烹饪者即为烹饪从业者,就是目前人们常说的厨师。烹饪作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行业,总会有人去从事这种职业。建国前,*主席曾把从事炊事工作的同志们称为大师傅,是革命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从古至今的战争,在谋划时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是每个人每天需要三次的刚需,直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尚未发现不吃不喝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一天三顿饭,人皆如此。有人需要吃,就会有人从事做。做饭做菜的人就是厨师,就是烹饪从业者。
国家把动手的技能人才分为五个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拔尖人还分别享受县、市、省直至国务院政府津贴,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都很高。当然,并不是每位高技能人才都能享受到政府津贴。烹饪行业的五个技能等级,是国家的规范管理,反映到具体人是有差异的,高技能低职称或者低技能高职称在现实中大量存在。
图片来源@朱哥哥v5
除非在公开场合,互不了解,有人会盲目羡慕。在熟人群体中,对某些高职称的人不会做到普遍认可。所以,民间尤其是熟人群体中,对烹饪从业者也有一个公正符合良心实际的综合考量梯次。即奴、工、徒、师、匠、艺、神、圣八个层次。
奴,并非奴隶的奴。而是连中学都没上完,或者义务教育阶段发给了毕业证,家庭则无经济条件再供其接受技工学校教育或短期职业培训学习,只能人托人在餐饮酒店随便到厨房找一份活干。这部分人在15岁左右,基本上说是没有职业前途的。他们进入厨房无所适从,两眼一抹黑,不会干,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厨房忙时还碍事,常遭同行的白眼与嫌弃。除非肯吃苦,眼络活,爱钻研,又喜欢烹饪工作,否则,就是浪费人生时间,成才路途遥远。
工,就是打工的工。人比较勤快,讨得了同行人的喜欢,自己比较虚心爱干,而且有眼色,知道洗抹布,剥葱皮,剥蒜皮,刮姜皮,拖地板,擦台面,洗盆刷碗,清理垃圾。知道迎合同行,好学好问,很快为自己赢得了上位的空间。
徒,在厨房坚持干了三五年。看到厨师们有手艺有技术,激活了内心深处的梦想,有早一日想成为师傅们一样的人的强烈*。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拿上稍高一点的工资,在行业内必须入伙拜师。一旦拜了师傅,就会成为师傅圈子内的人,师傅才肯将技术,尤其是看不懂得调味原理,传授给徒弟。否则,在烹饪行业内是有技术壁垒的。有师傅的徒弟,便可以拿刀上案切小料,常被安排烹制员工餐,得到实践历练的机会便会多起来。
师,从事烹饪职业至少在十年以上或身怀某一绝技,同圈子的人群体认可。凡可称为师傅的人,既是酒店的主力军,又可以收徒传艺。达到师一级的烹饪者,必须掌握扎实的烹饪理论知识,精通某一地方菜系风味特色,设计整桌宴席菜单,并组织带领厨房各岗位协作完成。师傅级别的厨师,应为人师表,敬业爱徒,身怀绝技,创新改进,深知一料百菜,一菜百烹,一烹百味,一味百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料理风格,顾客会认厨消费。
匠,一生从事烹饪职业,有自己对烹饪的独到见解,对烹饪技术精益求精,声誉上达到公认的大师级别,而不是仅仅花钱搞了一本大师证书。匠人一定是烹饪领域的翘楚,在当地被人提起,绝大多数人津津乐道。匠人必须自成一派,不但技术稳定,一生还要自创一道或两道菜,他人无法模仿,成为流传后世的文化符号。
艺,是烹饪美的化身。绝大多数烹饪者坚守一生,敬业一生,未必可达到艺厨的境界。艺厨在烹饪行业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创造人们食美的使者。艺厨可处处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展示美,按季节,分部位,适四时,依个体,组合烹制符合健康养生增寿的人间美味。达到好吃好看,美目美心,出奇制胜,应该是艺厨一生的追求。
派,也可称为神,可化平淡为神奇。鲁菜中的高汤,是菜肴的灵魂,是鲁菜流派的杰出之作;文思豆腐也一定是苏菜流派的神妙之为;川菜没有了麻辣,会特色尽失。能做到大味必淡,食医同理,菜品搭配做到君、臣、佐、使,各司其责,相彰相依;调味必要做到加、减、乘、除,恰到好处,维妙维纤,一个流派定会自然形成。
圣,能把烹饪调理之厨事,看作是治国理政之要,实为圣厨。历史上尹伊便是第一人。圣厨国家正史志书必有记载。看似既简单,又深奥的厨行,如若厨者心中有乾坤,便可调配天地间,成为流芳千古的一代圣厨。
作者:王新权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