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机电产品外贸顶住多重压力,出口规模创年度新高,新兴产业表现亮眼,行业外贸量稳质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预计,虽然2023年全球经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机电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趋势没有改变,新兴行业的增长动能将继续释放,机电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的信心将更加坚定,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创新也将加快。
新型产业出口成绩亮眼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机电产品累计出口额20527.7亿美元,首次突破两万亿美元大关,在2019年高基数上同比增长3.6%,两年平均增速为15.4%,占中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7.1%。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额实现了同比增长。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带动整车出口保持高景气,拉动机电产品出口额增幅1.3个百分点。全年整车出口量值分别同比增长56.8%和74.7%,累计出口332.1万辆合601.6亿美元,连续27个月同比增加。2022年全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67.8%和86.7%。
“去年,通胀高企致耐用型消费品需求减少,叠加高基数因素及行业结构性特征,包括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在内的机电领域重点传统行业出口额同比下降。” 高士旺表示,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手机累计出口量8.22亿部,同比下降13.8%,手机累计出口额1426.7亿美元,同比下降2.5%;计算机累计出口额2359.6亿美元,同比下降7.5%;家用电器累计出口额855.0亿美元,同比下降13.3%。
成功拓市场需要多方发力
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美国加息缩表等导致的供应链紊乱、汇率大幅波动、需求萎缩等问题,给中国机电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压力。高士旺建议,2023年,中国机电外贸企业应走出国门开拓市场,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发挥积极作用,多举措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帮助企业访客户、抓订单、拓市场。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高士旺认为,对于美欧等成熟的传统市场,中国机电外贸企业要加强客户沟通,通过商务包机等形式,积极参加业内知名展会抢抓订单。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做好汇率、市场等风险预警,为开拓RCEP、“一带一路”等重点市场,组织中国品牌展,抱团开拓重点国家市场,推进深度合作。
面对光伏行业贸易摩擦日益增加,高士旺建议,尽快建立中国国内统一光伏行业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互认,同时,协同处理光伏行业遇到的国外供应链审查等共性问题,尤其是重点企业的具体问题。
在汽车出口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支持车企建立境外汽车金融公司,企业以合作或合资方式成立自主可控的境外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当地融资及与当地银行合作的方式提供有竞争性的终端金融服务方案,为经销商与客户提供支持。” 高士旺表示,也可建立汽车出口专项支持基金,可由汽车出口企业牵头发起、金融机构与社会各方参与融资。
针对美欧等国在半导体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利用出口管制等措施制约中国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问题,高士旺建议,要发挥好国内下游产业配套和规模优势,积极做好稳外资工作,支持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在制造环节的应用和国产芯片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引导半导体企业提升出口管制合规意识、加强内部合规体系建设。
另外,要加强信用保险促进出口贸易作用,在继续降低保费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国外买家的授信额度。同时,加强时效性管理,加强海外市场风险披露解读,并定期组织企业分享风险课,给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
全方位提升机电企业跨国经营能力建设。高士旺建议,引导机电企业充分利用各项自由贸易协定,针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增长潜力,调整产业布局;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建立货运专线,并对出口型加贸企业物流成本进行一定补贴,吸引头部企业投资落地,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针对企业应诉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高额费用,提高补贴力度。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提升,品牌经济越来越得到重视,建立一套高门槛、严监管、高品质的品牌质量认证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我国虽有CQGC(中国优质产品证书)等认证体系,但在国内国际认知度均不高。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空调产品能效标准的工作参差不齐,各国能效检测认证周期长短不一,还有部分市场没有针对房间空调器制定能效标准,产品能效以采购商定制或制造商自行设计为主。因此,建议由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多方协同,制定空调出口能效标准,建立出口能效标识制度,提升空调出口能效。”高士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