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H在总部设立了保育品质事业部,配置专业监管团队,实现对园所直接且高效的监管运营。其中AP(Area Partner)负责服务和监管非认可的企业内、医院内保育园,SV(SuperAdviser)负责的则是KCH直营的认可园。这两个职位,和中国的区域经理类似。
以专门面向企业内、医院内保育园的区域经理为例,每一位区域经理会负责10-15座园所,代表公司与客户进行对接,完成两大板块的工作:板块之一,是保育园的运营管理工作,包括传达总部联络事项、职员招聘、岗位分工管理、监察指导等;板块之二,是要做好客户管理工作,这部分需要与销售担当配合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并管理托管计划、客户关系维护、合同条件调整与谈判、投诉应对等。
大塚雅一曾对KCH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价值做了阐述,他认为,这套体系让KCH所有园所都能与总部直接对接,总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改善更新,做到所有园所服务质量的高度统一。依靠这套体系,KCH不仅建立了规模与收益稳定增长的长效运营机制,还在行业中树立起了稳定且优良的口碑。
而再深入去看,保育园的终极服务对象,是每一个孩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虽能确保园所运营,但真正能对孩子们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对科学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这也是接下来要聊的,KCH的另一个了不起——大塚雅一投入毕生精力实践的“以孩子为主体”的保育理念。
日本很多行业都有继承家业的传统,托育行业也是如此。这类园所在保育理念和保育方法上,大多会沿袭祖辈或父辈的理念,或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集家族几代人的精力,专注在有限的半径内深耕。规模通常不会太大,一般不会超过10所园,以单体园居多。
大塚雅一,就出身于一个幼儿教育世家。大学期间,他受到日本“幼教之父”仓桥惣三的影响,认为早期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主导”。毕业后,他师从仓桥惣三的爱徒、被称为日本“保育之神”的堀合文子老师,在日本十文字女子大学附属幼儿园实习了三年,之后他承继堀合文子老师的以仓桥惣三理论为基础的保育实践方法,针对现代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要求,融入适用于新时代的业务实践方法与标准,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保育实践理念,并将其命名为“大塚式保育法(Kids Approach)”。
大塚式保育法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培养孩子的非认知能力为目标(主体性、自立性、自律性、创造力、想象力、社会性、好奇心、自我肯定感),致力于培养出“可以自己思考并行动的孩子”。通过构建“人、自然、时间、空间、物”五大托育环境,让0-6岁的孩子,能够在自由的玩耍中习得经验和本领,保育老师则作为观察者,只在必要时介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从而让孩子获得“活成想要成为的模样”的核心力量。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主流的保育理念是“以老师为主导”,社会所推崇的是注重认知能力的英才教育。大塚雅一这种新式的保育理念和方法,并不为家长和社会认可,其中就包括他的父亲。
由于与父亲理念分歧,大塚雅一最终放弃继承家族园所,和妻子白手起家,创立了KCH。
从1995年第一所园所开园起,大塚雅一就坚持实践“以孩子为主体”的大塚式保育法。如果你去到KCH的风与绿认可儿童园,你会看到孩子们在庭院中自由地玩耍,他们爬树、捕捉昆虫,自己动手捡树叶做手工,赤着小脚在泥塘里嬉闹,老师则与孩子们保持“温情的守候但不干涉”的距离,只有在他们需要时,才会结合每个孩子的特征给予适度的引导和帮助。
过去近 30年的时间里,大塚雅一其实都是在日本保育行业中踽踽独行。直到2017年,日本政府推出“教育改革计划”,开始强调学前教育要“以孩子为主体”,并强调了仓桥惣三理论的价值。这之后,情况开始逆转。当大多数园所都手足无措时,已经先行30年实践“以孩子为主体”保育理念的KCH,从容笃定地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这样的一套“正流行”的理念,在KCH集团化发展后,大塚雅一为了把它在所有园所中整齐落地,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我们从贾濛濛的分享中摘取了三点,以供中国的园长和投资人学习参考。
第一点是坚持在一线办园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升级完善保育理念。为了打理集团事务而短暂离开一线后,大塚雅一于去年复归KCH风与绿认可儿童园园长,该园成立于2009年,被大塚雅一打造为一位难求的园所,是最能体现大塚式保育理念教学的代表园所之一。
第二点是亲自抓师资培训与培养,确保理念的精准传达。KCH在总部特设了“保育品质保管室”,由社长大塚雅一直接管理,负责做好大塚雅一与分散在全国各地园所的衔接工作,会定期开展园所评测以及培训全体教职员工,以保证园长和老师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中心,将大塚式保育法落到实处。
第三点是注重保育理念传播与交流,亲自与家长对话。KCH每个月都会出版一期《理事长通信》,这是一份纸质刊物,内容是大塚雅一这一个月来的经历、见闻,以及对保育的思考。他希望用这种方式,与家长产生更多思想和认知上的交流与共鸣,从而更好的开展保育工作。贾濛濛谈到,专业的保育照料,已经成为日本保育园的基础能力,因此在家园沟通方面,园所不会过多地展示自己保育照护的专业程度,而是更注重理念和知识的传达,以达到和家长共同进步的愿景。
可以说,大塚雅一是躬身入局,虽然现在身兼多职,但他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一位老师。正是带着以孩子为中心的保育执念,把自己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角色,他才能让大塚式保育法,从当年只保育一座小园中的几个孩子,慢慢蔓延至日本全境240多所保育园,让无数孩子拥有了惠及终生的保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