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线下商业在特殊时期后恢复热闹,但在复苏的背后,也藏着一些隐忧。
以餐饮行业为例,一方面,消费客单价呈现出下滑趋势,火锅等连锁餐饮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率越降越低,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
再看文旅赛道,过去消费者大多依赖OTA平台购买旅行产品,虽然线上下单 线下消费的心智已经被培育得成熟,但这种模式遵循人找店的漏斗式逻辑,不少商家面临低转化的难题。
而以短视频、直播为核心的内容平台,因为用户基数大、流量丰富,能够借兴趣激发出潜在需求,为商家们打开了新的增量空间,切中了他们在竞争新周期中寻求经营确定性的诉求,这也是很多商家投身抖音的核心原因。
但在人潮涌动的内容平台上经营买卖,并不仅仅是把商品和服务照搬到线上那么简单。
对大多数不具备品牌资产的中小商家来说,打响知名度怎么做?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如何打通,转化用什么来驱动?靠打折分了市场一杯羹,经营不可持续怎么办?
其实在内容平台的「赛博黄金地段」上,人、货、场三要素并不会发生巨大改变,商家需要做的是基于平台的特性,在经营方式上做出创新调整。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比如从货的维度来看,构建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依然重要,而楠火锅、奈尔宝等商家通过“货品的新二创”,打造出独家的产品标识,借此盘活内容平台的流量。
这些二创后的新品类,聚焦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为内容提供了足够看点,他们既是商家的销量爆款,也是抖音的内容爆款,吸引用户驻足观看、购买下单,再前往线下体验。
来自重庆的楠火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老牌连锁餐饮,近年来翻红为一个网红火锅品牌,在货品上主打的就是“用好产品带动好内容”。
据品牌总经理陈建称,楠火锅的菜单,一个季度一小更,半年度一大更。而真正让这个火锅店一夜出圈的,却是店内的创新甜品。
人们在吃火锅时普遍有解辣、清口的需求,楠火锅基于这一点开发了一款名叫“雪山冰”的甜品,随后又开发了杨梅冰汤圆、芋泥麻薯抱抱桶、芒芒牛乳冰等多款新品。
这些创新甜品存在共性:不仅好吃、解辣,而且造型独特、颜值颇高,具有分享和社交价值,快速吸引到大批年轻用户关注,主动拍照拍视频,自发地打卡传播。
除了甜品的二创,楠火锅在货盘融合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店内一款点单率高达90 %的热销菜“九宫格特色菜拼盘”,让消费者花一份钱就能品尝到9款特色菜,也是基于对顾客们喜好尝鲜的洞察而来。
楠火锅打造出的多个“网红产品”,为品牌打上了独家标识,成为解锁内容平台的流量密码。无独有偶,亲子乐园品牌奈儿宝,对货的创新理解也有相似之处。
奈尔宝是一家国内原创的室内玩乐品牌,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竞争中,奈尔宝独创了一种“连锁不复制”的门店经营模式,成为宝妈宝爸们的溜娃好去处。
马卡龙色系的“城市后山”、未来感十足的科技馆、能玩公主变装的童话王国 ……在抖音上刷到奈尔宝的用户会发现,奈尔宝的每一家门店,家家不尽相同,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也几乎没有重复的主题乐园。
这种一店一设计的模式,搭配上与门店主题匹配的服务和体验,再借助日常化高频率的短视频与直播内容输出,让同城的用户看到了不一样的门店特色,乐园的差异化卖点得以放大,既能够吸引新客前往线下尝鲜,也能吸引老客前往不同的门店刷新体验。
自带流量的差异化货品,是楠火锅、奈尔宝销量增长的底层动力,让他们找到了在「赛博黄金地段」上做买卖的第一层经营确定性,向用户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即“我知道,你想来”。
有了吸睛的货品和服务后,该如何高效持续地创造订单?如何被更多的用户发现、看见和体验?
从线下阵地延伸到「赛博黄金地段」,“叫卖”商品和服务的场景变了,“叫卖”的手段也随之而变。
我们观察到,在“场”的革新上,商家们已经探索出一种线下造景观 线上强引流的双场联动方式。
一方面,在线下注重打造新奇的消费景观与体验,另一方面,在线上借助短视频与直播营造“内容奇点”,通过与平台共创热点来放大传播效果,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存在感。
而当用户被内容激发出兴趣下了单,来到线下门店完成体验后,又会回流到平台上,通过发视频、图文评价的方式给予商家正反馈,由此带动更多的种草与消费。
成立已有30年历史的楠火锅,在场景创新上就具备这样的参考价值。
对很多人来说,和朋友家人们在氤氲热气中吃一顿火锅,吃的是人间烟火气。为强化这种氛围,楠火锅把店内场景装修成了80年代重庆老巷火锅店的样子,营造出一种古早味道,让顾客感受到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