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经营的表现有哪些,跨国经营的劣势有哪些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11-11 14:28:2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2009年中国的外贸产品出口额升之世界第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加深,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做为一个基础性产业农业,中国第一产业其发展速度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一时期平均年增长率仅为6%左右,是同期二,三产业增长率的1/2-1/3,特别是承载了众多希望的中小农业企业更是发展缓慢,数量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自身的优势不明显,国际化程度低,大部分都以单纯的产品出口为主,因此研究中小型农业的跨国经营显得尤为迫切。

二、二十世纪初以来企业跨国经营策略的演变

(一) 演变的过程

第一阶段:单纯的产品输出,具体表现在本国建厂,生产,然后包装运输之目的国,由于买家一般是中间商,再加上关税,出口商利率往往不高。

第二阶段:在目的国建厂生产并销售之该国,避免了高额的关税,减少了销售环节。

第三阶段:建厂全球化、原料及零部件采购全球化、销售全球化,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本身仅负责研发、销售、服务,少数的也自己生产。

(二)演变的原因

二战以来,各国贸易的关税率逐步降低,产品的零部件越来越标准化,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集装箱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企业商品流通的成本。各国产业配套能力,交通状况,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巨大差异,使得跨国经营成为一种需要,当某种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产品的销售利率会逐步下降,促使大小企业积极谋求全球布局,以降低最终生产成本。

三、我国中小型农业企业跨国发展概况

(一)规模小、深加工水平低、国际化观念不强

主要源于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政府不重视、融资困难、造成农业企业普遍是中小型的规模,据统计全国4.2万个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三亿元以上的就更少了,发展水平相对说落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如粮食为45%、水果为5%、蔬菜为1%,主要农产品的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只有20%不到。而这些都还仅仅限于国内,真正意义上跨国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虽然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但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却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农产品352.5亿美元,增长30.8%。几乎占了总额的一半,更是说明了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的不足,并不是中小企业没实力,而是多半国际化感念比较落后,因此弱化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意识。

(二)出口产品质量不稳定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低,受地域、管理、技术、资金的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甚至部分为受污染产品,使得企业经常遭受食品安全方面的指控,国际贸易纠纷不断。

(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程度低

如2007年我国主要企业类型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表

企业类型 金额(亿美元) 比上年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外资企业 352.5 155.5 197.0 30.8% 15.8% 45.8%

私营企业 203.1 116.3 86.8 26.5% 23.3% 31.1%

国有企业 181.7 79.5 102.2 11.2% 18.2% 6.4%

集体企业 37.8 14.4 23.4 4.1% 1.7% 5.7%

从中可看到本应是中小企业唱主角的农产品进出口却基本是大企业占绝大部分份额。经营国家也集中,2007年和我国农产品贸易前10位的国家(地区)美国,东盟,欧盟,日本,阿根廷,巴西,韩国香港,澳大利亚,俄罗斯的进出口合计就超过60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而非洲、中美洲等适合中小农业企业发展的地区却鲜有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子,有也基本上是大企业的天下。

四、跨国经营企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

在中国,由于政府赋税过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赋税负担更重,往往占企业销售额的5%左右,因此中小企业经营一般较为困难,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几率更是大为增加,导致银行不太敢向中小型企业贷款,即便贷了,利息也高的惊人,因为中小企业一次性资金需求量较小、但频率高,所以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农业企业相对少量的资金需求量使其融资利率比上规模的资金融资利率平均高出2-4个百分点。大部分年息在6%左右,而且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时间长,很多都多达几个月,对于某些毛利润率低于5%以下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陷入不借贷等死,借贷找死的尴尬境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

(二)不积极了解当地法规且忽视利益平衡

跨国经营时不了解当地的法规,忽视各势力利益平衡问题,出口时企业对某一地区出口的产品往往近乎倾销,相较于其它的发展中国家仰或是发达国家,中国的很多农产品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以白菜出口量较大的韩国为例,中国产的白菜成本加上运输费,港口装卸费以及关税等,销售价也不过一元每斤,而其本国产的同类白菜至少高于二元,两者的价格差在一倍以上,使中国的企业有较大的定价弹性,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很多企业往往使用低价策略,不讲究某种程度共存,妄图占领整个市场,使当地的相关企业根本无法生存,这种恶性竞争不但降低了自身的利润率,也极易引发当地政府及居民的抵制仇视,结果是辛辛苦苦建立的市场往往会一夜之间失去,即便保留了也是代价巨大。有的在当地建厂时,不懂当地习俗,不注重处理与当地各种利益集团关系,导致当地百姓与企业及员工关系疏远,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三)商业信息获取能力不强

商业信息获取不易,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及企业主自身水平,很少有设立专门的商业情报部门。但中小农业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迫切需要法律法规、税收、产品绿色壁垒和出口时技术标准、海关规则、商务咨询、培训、融资等信息,由于自身积累不足和学习能力的限制,企业很难取得这些信息,为此往往是一个员工身兼多种事务,不能有效的发挥员工的才能,国家新发布什么政策,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商业伙伴的信用、资历等情况基本上都是企业一把手去了解。不但降低了企业主的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失去很多发展机会。机会往往在一瞬间,第一个发现猎物的能吃肉,第二个还能啃一口骨头,第三个则只能嗅一嗅气味了,现代企业的竞争很重要的一环是信息战,对中小企业特别如此,既然硬实力占劣势,那么只能拼软实力。

(四)经营观念落后

1.对员工的激励不足

国内很多私营企业主在对待员工方面,不但工资、福利等待遇低,也缺乏应有的人性化管理,一旦员工做错什么事或完不成任务,自尊心方面基本就会受伤,让其感觉自己仅仅是别人花钱雇佣过来的工人,一个为雇主赚钱的机器,没任何地位而言,除非企业非有自己不可,这种落后的管理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企业的活力,一个现代企业应是让员工觉得公司有种家的温暖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

2.恶性竞争严重

中国人自古好窝里斗,本来相对来说都是小公司,还互相攻击,出口同一类型农产品时,很多企业单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味压价,结果是对手也一样压价,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出口价往往极低,同时国人还特容易义气用事,一旦感觉面子上过不去,为了挽回,经济利益基本上就放到了第二位,外国人很多时候就是抓住中国人这一点,故意挑拨同类企业,使他们互相攻击、揭老底,最后再谋取最大利益。

3.自主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做大做强的战略规划

俗话说:“财富始于野心”,海尔,联想,华为当初也不过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企业。如果一个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大的野心,做大的实际规划,那么它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其成长基本上是沿着经营者早期规划的路走,其成长更是离不开客户的认可,而产品的质量是客户满意的基础,由于企业研发行为风险性高、周期长、且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很多企业主观上不愿意资金、精力过多的投入到产品的研发环节,使得产品质量得不到持续的提高,更不会过多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仅满足仿制和制造低档产品以及赚取外商低廉的加工费,缺乏树立企业自有品牌的意识。

4.单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些中小农业企业走出去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不能很好的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缺乏社会成本意识,处理不好社会责任问题,只顾赚钱,急功近利,往往成为当地极端势力的攻击目标。

(五)没有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也许是为了逃税,怕露面,很多企业不善于借助政府之手发展,一味单打独斗,其实不管是哪国,对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国内及国际化发展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另外中小企业信息也不够畅通,对国家发布的什么政策、法规又不太重视,不仅白白浪费了受扶持的机会,还极易在跨国经营时触碰法规。

五、解决策略

(一)进行利益捆绑,让自身和地方政府成为一根绳上的蚂蚱,当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时,还可以申请政府担保性贷款,同时还能在税收方面获得缓冲期,减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二)积极了解当地法规及习俗,重视华人华侨。

每个国家的习俗和法规都不一样,企业海外经营时应积极去了解,必要时还需找专业的调查公司做市场调研与分析。另外海外同胞的跨国经营网络也是国內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迎布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华人对亲缘、地缘、业缘所赋予的信用内涵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他们在国外形成的跨国经营网络,可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重要渠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既可减少成本费用,又能加快中小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三)组建一个直属的情报部门

顾客的需求是动态的,并且在消费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需求,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谁先发现客户的需求,谁就占得了先机,企业经营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市场反应,离不开高效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少不了一个专业的情报部门,其规模可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调整,并且维持其运转的费用也不高,一般年人均5-10万左右,基本在公司的可承受范围内,其效能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用人及判断的能力,通过它不仅减少了经营者的工作量,避免繁琐的信息查询,提高其工作效率,还可以研究客户、竞争对手,建立相关的商业信息库。

(四)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现在部分发展成功的大企业经验,对比它们现时及发展过程中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做自身的参照物。如常见的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物资激励、股权激励、环境激励等,中国发展比较成功的华为,就是典型的股权激励,其创始人任正非目前占集团的股份还不足1.5%,通过向员工分配股份,让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挂钩,激发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倡导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实行人性化管理,多方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包括工作环境等,尊重职工,把员工当自己人,企业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2.和部分同行建立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的竞争产物,,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松散式网络化联盟,通过交换互补性资源,形成合力优势,共同对付强大竞争者,既然是中小企业,在同行就不是最强大者,必要时免不了合纵连横,共求发展,协调利益冲突,避免恶性的竞争带来的影响。

3.强化国际化经营的观念

及早做国际化经营的规划与准备,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一个企业扩大了海外市场,就可以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提高生存质量,并且一个世界级的公司从来不只是仅在本国一亩三分地打转,一来本国市场容量有限,二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行业发展到最后基本上是寡头竞争,要么被兼并要么赚零头,竞争力差的则被淘汰。与其幻想对手的不进攻,不如靠自己具有不可被攻破的实力,在该行业还没处于寡头竞争时,及早布局,让自己拥有一席之地,为日后发展壮大打下基础,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4.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进行农业开发与经营必然要牵涉到很多当地居民利益,不能单单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应兼顾好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让当地居民从企业的发展而收益,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生物界和自然界一条很重要的法则:只有共存才能共荣。不能仅把自己当做一个生存者。

(五)借政府之力发展自己

1.充分利用本国政府资源,因为中小企业的实力太弱,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也无法营造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三条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下列扶持中小企业的事项:

  一、创业辅导和服务;

  二、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三、支持技术创新;

  四、鼓励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

  五、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项工作;

  六、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七、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第六条 国家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投资,及因投资取得的合法收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财产及其合法收益,任何单位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中小企业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有权拒绝和有权举报、控告。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政府还将扶持本土企业“走出去”,为其营造良好的投资贸易环境,鼓励企业在发展模式上进行创新,帮助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因此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机会,正所谓东窗不亮西窗亮,毕竟有两个市场的话能有效分担经营风险。

2.搭外国政府发展农业的顺风车,比如非洲最适合搞农业开发,也最需要农业开发。受资金匮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非洲农业主要依靠自然灌溉维持生产,停留在靠天吃饭水平,农业产量很低。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主席纳曼加·恩贡吉表示:“非洲每公顷玉米产量仅为1吨,而中国每公顷玉米产量已达到4吨以上,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很多地方拥有肥沃的耕地和丰富的淡水资源,除约占非洲大陆面积的40%沙漠外,东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大裂谷平原,中有刚果河流域,西有尼日尔河流域,南有南非高原。95%以上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数据显示,非洲有7亿公顷可开发耕地,但是在用的只有2亿公顷。虽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但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许多国家都是单一种植,把物力、财力、人力集中在供出口的经济作物生产上,畜牧业、林业、蔬果及粮食生产落后,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每年进口大批粮食。因此政府发展农业的心情迫切,对于外国企业的相关投资优待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中国中小企业传统的农业技术非常适合非洲的农业发展状况,我国农业技术和装备先进实用、简单易操作、成本低,适合非洲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国人口众多,是农业生产大国,更是农产品消费大国,便于开展对等贸易,其市场潜力巨大,减少了企业投资后的产品销售风险。从资源、技术到市场,中非农业都呈现很强的互补性。投资额也不是特高,中小企业基本上都能承受,而且在这里农业投资的回报率远远高于中国本土。以赞比亚为例,农场的投入产出比在20%到30%之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