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蝴蝶泉的古诗词,蝴蝶泉的古诗词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12-30 06:59:05

杨克旺

2020年春节,收到老战友赵勤惠赠的云南人民出版社刚出版的《蝴蝶泉边诗稿》一书,敬佩之余,细细品读,韵味深长悠远,不忍释手,犹如陈年普洱,其味温馨,总有写点什么的冲动,梳理成文犹如一壶“陈年普洱”,不敢独享,分享其味。

赵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白族本土作家、诗人。我们一起从大理农村应征入伍到云南边疆,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硝烟洗礼,再后来回到了故乡,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生活。打开他诗集,一股浓郁的田园气息和乡土民情,吸引我进入他广袤的精神原野和细腻的情感世界,感受他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浴血南疆“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枪林弹雨硝烟洗礼。如1984年7月写的《男儿志》“男儿持剑走沙场,自爱厮*不望乡。哪怕白骨裹尸还,亦让碧血染南疆。”从他的诗行中读懂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和平!能够感受到绿色军营里从将军到士兵的军人家国情怀,在《寄张又侠将军》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满腔热血许丹心,两次南征浩气兴。气吞松岭摧顽敌,威震边关鬼神惊。有谋有为承先志,能文能武善治兵。苍山勋名垂竹帛,至今犹忆张将军。”

从他的《诗集》中聆听在苍洱大地上轮回的足音和房前屋后清澈的溪流、山中的草绿鸟鸣、白族村寨的炊烟犬吠,读来温暖、明亮,充盈着他对军营、对战友、对故土、对乡亲、对生活的热爱。“解甲归乡里,时时念边陲。老山精神在,年年闻春雷。”以及“当年遭嫉无处行,贬至影院守大门。不甘沉沦学用修,书写村史明白人。”短短几句诗,让我领略到了他人生旅途上心灵苍穹的彩虹与情感世界的景观,也感受到了他人格的魅力和深厚学养的积淀。

绿色的军旅生涯和大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山水田园,赋予了赵勤太多的灵感,并让他与诗结下了割不断的情缘,从《扎染之乡》到《题严家大院》再到《咏蝴蝶会》都是赵勤《蝴蝶泉边诗稿》创作的源泉。几十年来,他以灵动的笔触,在平淡中挖掘生活的诗意,摄取人生的风景,把细腻的笔触投向对军营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拜,对家国的忧患,对故乡的讴歌,对丑恶的批判,对底层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悲悯与同情。他在诗歌中把对人生理想的向往、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交汇在一起,融进自己的视野和情感,形成一个色彩绚丽、变幻多姿、多层立体的诗意空间。

“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 的赵勤喜欢用最优美、简洁的文字来诗意地写意、点染、静美、恬淡地呈现生活,因而在他《蝴蝶泉边诗稿》曲折漫长的作品里常含有一种化解不开的浓浓的军旅情结以及故里乡情和亲情,总觉得既欣赏其诗韵,更有故乡遇良朋之感觉。

可以说,赵勤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以绿色的军营、故乡的山水、田园风光为笔触背景,那些青瓦白墙的村庄、炊烟、犬吠、溪流、扎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风土人情,在他眼里都是有灵性的,他用欢快的笔调写下他的发现。

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从赵勤的《蝴蝶泉边诗稿》一书里不难看出,生活的触角融进了他诗集的空间里,或者说他的诗歌触及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1992年2月他在《农家即景》中写道: “古巷幽深溪流水,桃红柳绿映白家。门口栽有荪生竹,墙头爬满青瓞瓜。茅顶时常喜鹊叫,檐下盛开山茶花。种田织布农家乐,放牛读书爱听蛙。”从简洁凝练里蕴藏着丰厚的内涵,使人读了有一种“闲坐游千山,静卧听万水” 的宁静悠闲生活所向往和熏陶。《蝴蝶泉边诗稿》整体风格是质朴醇厚的,常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风土人情所围绕所浸润。他的诗取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热爱、理解、包容,这也许是一种胸怀吧。

此刻,在这春意盎然的夜晚,欣赏着赵勤的诗集,既赏佳景,更遇良朋,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或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犹如品一壶“美酒”,有一种“醉饮风花斟雪月,举盏吟诗沁心扉”的味道。

来源: 大理日报

原标题:醉饮风花斟雪月——读赵勤古诗新作《蝴蝶泉边诗稿》有感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

审核:字丹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