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mas Eve,圣诞夜。
圣诞夜就圣诞夜,为啥叫平安夜呢?
据说是因为19世纪,德国一位神父写的一首德国歌。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翻成英语,就是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ilent night,这我们都知道,静夜嘛。
怎么看,都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氛围。
静夜,宁静夜,宁谧夜,安静夜,都行。
为啥要叫平安夜呢?
好像是因为译者的缘故:这歌词的中文译者,把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翻译成了“平安夜,圣善夜!”
于是就,这样了。
这说法便源远流长,直到如今了。
以至于现在国内,到平安夜,有卖苹果的,谐音求个平安——如果最初,翻译者翻成“静谧夜”,会不会现在就流行卖镜子了?
只能说,我们确实很喜欢“平安”吧?
把“宁静夜”翻成“平安夜”的这位译者,是刘廷芳先生,早期传教士,浙江永嘉人。据说命运这样:
——祖父经商,吸鸦片早逝。
——祖母遭宗族欺凌,被逐出家门。
——父亲本是眼科医生,被兵痞打伤逝世。
——刘廷芳先生自己,经历了这些破事,之后在乔治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都读过书。回国后在北大和北师大都工作过。
据说纪伯伦第一本中文译作,是他翻译的。据说当日孙中山逝世于协和医学院,也是他安息礼拜的。
那首德国歌里,后面有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也就是英语的Sleep in heavenly peace。大概这个意境的确很安宁,所以一开头,Stille Nacht,宁静的夜晚,他译成了平安夜?
大概经历世艰、命途多舛之后的人,就易如此。
平安,平稳安泰。对年轻一代而言,或者嫌不够刺激——毕竟现在说起过节,大家都在渴望些更刺激的感官愉悦。
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又经历那么些事,大概更渴望平安,少些大起大落。
静极思动,动久了求稳,人总是这样。
出门坐车,司机会挂一个“出入平安”。我见过不止一位膀大腰圆的司机师傅,挂着颜色甜妹的可爱平安挂件;见我盯着看,不好意思起来。“我老婆让我挂的!”“我女儿让我挂的!”好像是辩白,生怕自己的男子汉气息被小看了似的。但若由此开始说起老婆女儿,立刻整个人就温柔了,“哎呀,我那个小丫头啊……”
吴宇森的《赤壁》里,林志玲的小乔要梁朝伟的周瑜给孩子起名字,就叫平安——正史周瑜两个儿子,一个周循,一个周胤。但鉴于这是个会指着小马驹叫萌萌的电影,也别当真。重点是,中国人真的很在乎平安。
我小时候,有电视点歌台。当时翻来覆去,最常播的,就是孙悦的《祝你平安》。
我们真的很在意“平安”。
年纪越长,越在意平安。
所以了。过不过圣诞节的,没关系。
平安夜,祝大家都平安吧。
——如果您觉得“平安有啥意思,一年到头闷的来”,那尤其得祝贺一下了。
因为身处平安中久了,才会觉得闷。
在这个时间奔走、万物皆流的世上经历久了,多少能明白:能平平稳稳地在年尾好好的,是种大幸运。
平安,就是这么种东西:
身处其中久了,会觉得没啥意思;到求而不得,才难过起来,会在所有可能的机会里,寻求并祝福。
有了没劲,丢了悬心。
比起悬心,还是平安且没劲着,比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