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杂志的创办人和主编,恽代英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和热情,他笔耕不辍,将文字作为启发民智、宣传革命的利器。他以笔为枪,撰写并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每一篇都是心系青年所想,指引青年所向,还热心回答了青年们对于家庭、恋爱、生活等方面的疑问,赢得了广大青年的爱戴和崇敬。
在《中国青年》上,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林育南等大批青年志士也发表文章,阐述观点,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5月15日,日本资本家悍然枪*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十余人。这一暴行激起上海各界人民的愤怒,纷纷起来支援工人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学子纷纷加入到了演讲、请愿活动当中。
5月30日,上海租界涌出了约3000名学生宣传员,他们以发传单和做演讲的形式唤醒民众、进行游行示威、表达抗议,英帝国主义巡捕悍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当场打死13人,打伤数十人。其中,组织游行示威的共产党员何秉彝和青年团员尹景伊惨遭*害。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之后,各地青年团积极开展宣传、组织抗议活动,使五卅运动迅速获得广泛支持,并向全国的城市和乡村推开。
1935年12月3日,清华大学救国会提出“通电全国,反对一切伪组织、伪自治,联合北平各大中学校进行游行请愿的决议”,22岁的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中文系学生蒋南翔独自躲进清华学堂地下室的印刷车间,怀着满腔悲愤,撰写了《告全国民众书》。其中的一句“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道出了民族危亡之际莘莘学子内心的悲怆。
12月9日,北平十多所学校的学生们多次走上街头请愿示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北平学生的集会游行,遭到了武装军警的镇压。一批批受伤者被送至东北大学,东北大学教师阎述诗的学生南下武汉带回了光未然所作的独幕话剧《阿银姑娘》和该剧序曲《五月的鲜花》的歌词,阎述诗大为触动,30岁的他想起了自己在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于是,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