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回到北平之后,斯诺将他在苏区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次年,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中国也引起了巨大轰动。在书中,斯诺描绘了苏区的蓬勃发展:“这里有免费的学校,贫苦孩子可以念书识字,红军带来了无线电,让百姓了解外面的世界。红军凯旋归来时,百姓们会送上他们仅有的点心和水果”。
斯诺第一次将一个真实的“红色中国”展现在了世人眼前,照亮了无数中国青年的心,把他们引向了革命之路,引向了延安。
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怀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在,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无限憧憬,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日寇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延安。
作家丁玲到达后,发表了长诗《七月的延安》,对这里的社会生活予以由衷礼赞。诗中写道“大伙儿来吧,自己的事,我们自己管。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乐园”。
作曲家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执教,在这里,他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谱曲。
1939年3月18日,西北青年救国会常委会决议,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1939年5月4日,*出席延安青年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大会,并发表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要求中国的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
抗日战争后期,全国各级青救会抽调大批干部到农村开展青年工作,在各村普遍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青年队和儿童团。几十万热血青年参加了军队,成为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兵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献出自己的热血青春甚至宝贵生命。
1949年5月4日-11日,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宣告了全国青联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果实之一。*同志与朱德同志为大会题词并号召“团结各界青年,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青年大团结,建设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