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将至,春雨连绵,还有多少人,记得今天是寒食节呢?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起源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
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习俗
01.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
02.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
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