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上元节″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避灾却邪和驱赶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现在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间地头或晒谷场上唱歌跳舞。隋、唐、宋时期,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多达万人以上,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其乐无穷。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上元节″也称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颇多的变化,有些活动内容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至今仍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并在2008年6月,将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