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老白茶,可就不同于白化型茶叶了,这是实打实的工艺造就。老白茶的工艺很特殊,我们常说它是最自然的茶,因为白茶是不经过不*青的,直接萎凋(一定时间的自然或加温去除鲜叶内的水分),接着干燥后就可以饮用的茶品。它口感甜润,普适性很高,并且不像绿茶隔年为陈,它是以陈为美,越陈越好,素有一年为茶,三年为药,七年为宝的美称,具有退热降火、祛湿败毒、防氧化等功效。白茶根据采摘老嫩程度可分为,单芽的白毫银针、一芽一叶到两叶的白牡丹,以及后期的贡眉、和寿眉。如果想要收藏,推荐选择贡眉和寿眉,大叶片,在存放的转化过程中,茶汤的粘稠度和甜度会变高,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冲过几泡的茶底,放进壶中去煮,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黄茶,核心工艺是“闷黄”,促使其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属于轻发酵茶,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黄叶黄汤”。茶汤杏黄明净,口味甘醇鲜爽,口有回甘,它的口感相较于绿茶会略重一些,但也很好的保留了绿茶的鲜爽,喜欢喝绿茶的朋友基本都能接受黄茶的口感。最有名的黄茶必然要属君山银针了,相传古代尧舜禹时期,舜帝在君山驾崩,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闻讯赶来吊唁,在君山上扶竹恸哭,眼泪洒在了竹子上,斑痕深入竹子,就是当今人们熟知的“湘妃竹”,撒下了随身携带的茶叶种子,生长出来的,便是君山银针,这可能也是君山银针在品饮时,总能触及人们心灵最软的地方的原因吧。
黄茶之后,是青茶(乌龙茶),也是发酵度跨度最大的一类茶(15%-70%),无论从中低发酵的文山包种还是中偏高的武夷岩茶,又或者是人做一半,天做一半的东方美人,都是归属于青茶类。乌龙茶特有的一道工艺叫做“做青”,目的是为了让茶叶更好的走水,使茶叶中的低芳香物质跟随鲜叶中的水分一同带出,有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展,武夷岩茶叶底的绿叶红镶边,便是源于这道工序造就。乌龙茶从地域分类大致可分为,闽南乌龙(铁观音等)、闽北乌龙(著名的武夷岩茶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枞等)、台湾乌龙(冻顶乌龙等);这里很多小白认为大红袍是红茶,其实它属于闽北乌龙。
红茶,又称全发酵茶,发酵度70%—90%,是世界范围内接受度最高的一款茶。相传红茶发源于武夷山,在阴差阳错中,把绿茶制作成了这种色泽偏乌褐的茶叶,结果深收外国商人的喜爱,红茶由此诞生,在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后,红茶的工艺越做越精良,因为工艺,又把红茶分为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等)、工夫红茶(祁门红茶、白琳工夫等)、红碎茶(大部分用作茶包和出口的红茶)。这里我们要把工夫红茶提出来单独说明一下。很多人认为工夫红茶是这个“功夫”,其实不然,这个武术的“功夫”,指的是一种冲泡的技艺,而“工夫“其实包含了“功夫”,它不但指一种冲泡技艺,还指这个茶的制作工艺精良,耗费工夫。现在喝茶也越来越国际化,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下,外国人都喜欢喝什么红茶,世界四大红茶分别是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红茶。世界还有一个三大高香红茶的概念,就是祁门红茶、锡兰红茶和大吉岭红茶。其中祁门红茶以其超群的品质,深受英国皇室和贵族的青睐,享誉世界,被称为“茶中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