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湖南省种子管理服务站发布《关于2018年水稻、玉米主要品种推广面积情况的公告》,给出了湖南省2018年水稻推广面积前50名的品种信息,包括品种名称、种植面积、育种单位、审定编号、品种类型等。作者依据这些公开信息,作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不简单”的结论,常规稻强势回归,三系杂交稻恢复性增长,两系杂交稻日渐萎缩;华占、丝苗时代已经形成,“粤稻现象”进一步凸现,“超级稻”并不那么“超级”等等,可供水稻种业人研究参考。
一、前50名品种的类型分布水稻品种,就育种方式分类,有常规稻和杂交稻,杂交稻又分为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表1是湖南省2018年水稻面积前50名品种类型分布及其占比。
由表1可见,湖南省2018年种植面积前50名的品种中,常规稻、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品种数分别为15个,17个和18个,分别占50个的30%,34%和36%。这表明湖南省水稻品种结构在数量上基本是常规、两系、三系“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格局。
但是,在面积前10名中,品种数量格局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常规稻占明显优势,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分别为6个、3个和1个,分别占60%,30%和10%,在杂交稻品种数量上,三系杂交稻明显超过两系杂交稻。在面积前5名中,常规稻品种4个,三系杂交稻品种1个,没有两系杂交稻品种。这些结果都似乎说明,两系杂交稻的风光已经不在,三系杂交稻在增长,常规稻在回归。
二、前50名中各类品种的种植面积及占比图2是湖南省2018年水稻前50名品种各类型的种植面积及其占比。
由表2可见,湖南省种植面积前50名的品种中,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461.7万亩、970.9万亩、693万亩,分别占前50名品种总面积3125.6万亩的46.8%,31.1%和22.2%。这表明湖南省水稻品种结构在种植面积上呈现“常规稻约占二分之一、三系杂交稻约占三分之一、两系杂交稻不足四分之一”的“4:3:2”格局。
而且,在前10名中,常规稻的优势、两系杂交稻的弱势更为明显,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的面积分别为1021.7万亩、359.4万亩、98.7万亩,分别占前10面积之和1479.8万亩的69%,24%和7%,两系杂交稻已彻底败下阵来,落到不足十分之一的地步!在种植面积前5名中,常规稻品种798.8万亩,三系杂交稻190万亩,没有两系杂交稻品种。这更加说明两系杂交稻的风光已经不在。
三、华占、丝苗时代已经形成作者曾撰文首次阐述“华占现象”,见《中国水稻育种惊现“奇观”——华占现象》,此后又撰文阐述“华占之后是丝苗”,见《杂交水稻品种进入“丝苗时代”?》。湖南省的这一统计数据为这两篇小文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
在35个杂交稻品种中,“华占现象”十分明显,华占作恢复系的品种多达7个,它们是:晶两优华占、天优华占、隆两优华占、欣荣优华占、恒丰优华占、荣优华占、五优华占,合计面积390.7万亩,占35个杂交稻品种面积之和1663.9万亩的23.5%。华占系在湖南省杂交稻中四分天下有其一,也算是“牛”了!在这7个华占系品种中,三系占5席,两系仅2席,三系杂交稻恢复性增长、两系杂交稻走向衰退似乎已成为铁的事实,没有什么悬念或存疑。
除了“华占现象”以外,“丝苗现象”也初现端倪,其品种至少有:桃优香占(父本黄华占)、晶两优534和隆两优534(父本五山丝苗)、隆两优1212(父本粤农丝苗),合计面积215.2万亩,占35个杂交稻品种面积之和1663.9万亩的12.9%。在丝苗系中,也是三系多于两系。
除此之外,湖南省2018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是泰优390,面积达190万亩,“同父异母”的荣优390面积达35.3万亩,它们的父本“广恢390” 与“丝苗系”恢复系一样,都出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尽管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数据库中没有“广恢390”的系谱,但可以猜想,“广恢390”很可能与“丝苗系”恢复系有相近的血缘关系。图1是“丝苗系”恢复系的血缘系谱图。由图1清楚可见,丰八占是这些丝苗系列恢复系和常规品种的共同“祖先”。
有学者研究表明,华占与“丝苗系”(黄华占等)有极其相似的基因型。如果此说是真,上述关于“广恢390”的猜想属实,那么,华占、丝苗、390等三大系列的合计面积为834.1万亩,占35个杂交稻品种面积之和1663.9万亩的50%!所以,根据这些数据看来,把“华占、丝苗”称作杂交水稻的“一个时代”已经毫不为过,而且这一现象还正在不断强化之中。
四、粤稻现象再次凸现在湖南省2018年水稻面积前50名品种中,虽然“湘审、国审”一统天下,湘审品种37个,国审品种11个,但“粤稻现象”十分明显。黄华占系、丝苗系、泰优系(390系)、五优系、荣优系等都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出品或参与出品,还有恒丰优、深优、深两优等也出自广东的企业,若再加上与“粤稻”相似的华占系,“粤稻”可能占据三分之二的天下!
在水稻育种领域,广东省的科学家主导了“矮秆革命”,矮脚南特、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统治南方籼稻市场约30年,现在黄华占又重新扛起粤稻的大旗,不仅常规稻席卷南方稻区甚至东南亚,其子孙及子孙配组的杂交稻来势异常凶猛!中国籼稻育种的5.0G时代即优质革命又将由“粤稻”开启,这已基本上成为事实,只是还需要“时间”来让业界认知!
五、“超级稻”并不那么“超级”作者对这50个品种“是否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作了统计,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目前有效的“131个超级稻品种名单”对比,有中嘉早17、晶两优华占、天优华占、五优308、隆两优华占、H优518、株两优819、隆两优1988、深两优5814、陵两优268、准两优608等11个品种在超级稻名单中!超级稻品种数占面积前50品种数的22%;11个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之和726.3万亩,占前50名品种总面积3125.6万亩的23.2%。可以肯定,2018年湖南省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之和占水稻总面积6013.5万亩不到20%。这表明“超级稻”在湖南的生产实践应用中并不那么“超级”,特别是面积前3名品种黄华占、湘早籼45号、泰优390均不在超级稻品种之列,6个过百万亩的品种中,仅中嘉早17被认定为超级稻品种。这些结果是对“超级稻认定”的极大讽刺!
超级稻的认定,十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广遭吐槽!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部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作“超级稻认定”之类的事情,农户、农场主对品种的选择就是最好、最准确的认定!
六、讨论和结束语常规稻强势回归,三系杂交稻恢复性增长,两系杂交稻遭遇滑铁卢,粤稻再次重新领跑中国水稻育种,这些结果可能是业界不少人没有准确预见到的。中国南方的水稻种业公司,两系品种多,三系品种少,常规品种更少,这就是“没有准确预见到”这一新趋势的强有力证据。水稻育种、种业生产经营与水稻生产实践相背离,或许正是目前水稻种业困境的真正原因!
笔者一直不认同“种业冬天”之说,更不认同种业“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的说法!我认为,对多数公司来说,冬天已经成为常态,不会再有春天!只有那些转型快、创新能力强的公司,才可能有“春天”之言。过去那种普惠制的“春天”不会再有!其实,在水稻种业的一片哀嚎声中,一些以三系杂交稻、常规稻特别是优质稻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比如广西绿海种业、广东粤良种业等等,不仅没有“冬天”的感觉,反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作者上述观点的有力证据。
本文的结论是根据湖南省的官方数据分析所得,其分析方法之“简单”,不会有人质疑。但本文的结果之“不简单”,又一定会有不少人想质疑!质疑的最好切入点是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从而否定结果的正确性。作者在打开电脑、准备本文之前就已想清楚了应对之策。
关于数据的可靠性,湖南省种子管理服务站这样陈述,“本统计表是根据各市州种子管理部门2018年农作物品种推广面积统计报表汇编而成。汇编时,各市州按各作物年度合计推广0.1万亩以上的品种进行统计。”本文依据的数据是各市州的统计结果汇总所得,而非一个人或几个人所为,虽然统计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或偏差,但由于是由基层统计上报而来,其可靠性还是值得信赖的。理由是,一是各级统计部门没有造假的动机;二是即使个别地方存在误差,对全局结果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三是没有比这更为可靠、更为权威的统计数据。
关于代表性,湖南省是我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一项通报表示,2018年,预计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4009千公顷(6013.5万亩),具有代表性;湖南还是我国的水稻育种中心,其研发能力处于全国前沿,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三是前50名品种的面积之和已达3125.6万亩,超过了湖南省2018年水稻总面积6013.5万亩的一半,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以,作者建议有疑问者不必质疑,只要看看那些经营两系杂交稻种子的公司之艰难、那些经营三系杂交稻、常规稻特别是优质稻种子的公司之“滋润”,就知道本文结论的正确性!
本文仅仅就品种类型进行了简单分析,有兴趣的人士还可以就审定时间、育种单位性质、早中晚类型、是否被评定为优质稻等等作深入的分析,我相信还可以得出许多“不简单”的结论。作者因为精力的关系,仅仅抛砖引玉,不再继续深入,请见谅!有兴趣的朋友,甚至可以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获得全国的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样本小所带来的误差。
作者最后声明一点,写作本文的目的不是要打压“两系杂交稻”,而是想为中国水稻种业健康发展贡献一点智慧!人们都知道,不管是研究还是经营,都应该前行在上升通道上,水稻种业当前的上升通道就是常规稻、三系杂交稻或者说优质稻。如果选择在下降通道(两系杂交稻)上继续前行,那就要做好“近期难有较好的效益、远期可能有较大的风险”的思想准备。
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客户是真正的上帝,来自市场的数据也绝对不会说假话!人与人、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对未来的预判能力!育种家当前的付出,在未来5-8年可能才有收获;种业公司当前的付出,未来2-3年可能才有收获。因此,对于种业人,预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文/刘定富 来源:金玉良种,版权归原作则所有!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