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萤叶甲自2012年首次在我州发现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今年6月中下旬气温较去年偏低,雨水偏多,不利于双斑萤叶甲发生危害。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较去年略晚。7月上中旬持续高温天气使得双斑萤叶甲羽化加快,活动能力增强,危害加大。截止目前,双斑萤叶甲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30.2万亩,平均密度32.28 头/百株,最高密度320头/百株。发生程度与去年同期相当,发生面积较去年同期略大。特别是密度大,杂草多的田块发生较重。主要在吉木萨尔县、奇台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发生。
其中:玛纳斯县乐土驿镇、包家店镇、凉州户镇等制种玉米乡镇目前均有该虫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偏轻发生,百株虫量平均150头,最高达320头。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石梯子乡、雀尔沟镇均有发生,发生面积3万亩,平均百株虫量8头,最高百株虫量25头。奇台县的老奇台镇、半截沟镇、东湾镇、大泉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5万亩,平均密度20头,最高密度100头。平均被害株率30%。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三台镇轻发生,发生面积11万亩,平均百株虫量6.7头,最高达260头。
防治建议:
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防治难度大,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利用天。建议采用统防统治的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对危害达到防治指标的玉米田及时采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喷雾防治,重点喷在上部嫩叶、雌穗周围,防治1-2次,间隔期5-7天。该虫早晚活动能力弱,防治时最好在早晚施药,严禁在中午高温时间作业,以防人体中毒。
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基数,以减轻来年危害。
来源:昌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