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catalpol):是地黄Rehmanniaglutinosa降血糖的有效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作用。梓苷(catalposide)也有类似作用。
哈帕酯苷(harpagoside):存在于浙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和北玄参Scroph-ularia buergeriana根中,有一定的镇痛抗炎活性。
(2)裂环环烯醚萜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是环烯配前者苷元部分在C-7、C-8位处开环衍变而来,C-7有时还可与C-11形成六元内酯结构。这类化合物在龙胆科的龙胆属及獐牙菜属、茜草科、木犀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广。
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gentiopicrin)存在于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当药 Swertza pseudochinensis及獐牙菜Swertiamileensis等植物中,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苦。龙胆苦苷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gentianine)。
当药苷(又名獐牙菜苷sweraside)及当药苦苷(又名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是当药和獐牙菜中的苦味成分。
3、理化性质
(1)性状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大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味苦,多有旋光性。
(2)溶解度
易溶于水和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和正丁醇,难溶于氯仿、乙酥和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
(3)检识和颜色反应
环烯醚萜类对酸很敏感,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难以得到结晶性的苷元。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因此,可利用酸水解检查环烯醚萜苷类的存在。
如车叶草苷(asperuloside)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能被水解、聚合产生棕黑色树脂状聚合物沉淀;若用酶水解,则显深蓝色,不易得到结晶性苷元。游离的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因此,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苷元溶于冰乙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显蓝色。这些呈色反应,可用于环烯醚萜苷的检识及鉴别。
4、提取分离
一般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时在植物中常加入碳酸钙或氢氧化钡以抑制酶的活性并中和植物酸。一般采用水、甲醇、乙醇、丙酮等为溶剂,减压回收溶剂后转溶于水中,去除树脂等水不溶性杂质,再用乙醚或石油醚除去脂溶性杂质,水层中存在的酚性杂质用乙酸铅除去,再用正丁醇从水层萃取出环烯醚萜苷,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粗苷。
同一种植物中往往含有多种结构相似的环烯醚萜苷,进一步分离可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制备薄层析或柱色谱等,也可应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5、提取分离实例
独一味是唇形科植物,根与根茎入药,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功效,藏、 蒙、纳西等民族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等症。从独一味根中分离得到四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四、倍半萜
1、概述
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5个碳原子,多与单萜共存于植物挥发油中,是挥发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组分,也有低熔点的固体。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倍半萜类的骨架类型及化合物数量是萜类成分中最多的一类,其研究发展很快,已发现的倍半萜化合物数量已达1万种。
2、结构类型和重要化合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按其结构的碳环数目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四环等,其碳环可有五、六、七甚至十元的大环。倍半萜的结构类型、部分基本碳架及主要代表化合物介绍如下。
(1)无环倍半萜(acyclic sesquiterpen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