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的间作套种,是科学种田的一种体现,能有效地解决粮、药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以达到粮、药双丰收的目的。在间作套种方面,济仁—中小微中药材种植/加工与销售联盟核心企业—四川新禾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做了积极有益探讨。他们在吴茱萸下套种白芍,经过初步尝试取得很好的经验,目前正在积极有效的在全基地推进。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 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生态环境:吴茱萸常生于温暖地带,海拔200-1000米的低山丘陵的林缘或疏林中。
生物学特性:吴茱萸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低海拔、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中生长。要求年均气温16℃以上,全年≥10℃积温5300℃,年降雨量1290-1300毫米,全年相对湿度78%,全年日照时数1158小时,无霜期305天。植株每年11-12月开始落叶,次年3月上旬返青发芽。一般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花期6-8月,果期9-10月。植株寿命一般5-20年,最长者30-40年。
生长习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低海拔、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中生长。
生长周期:栽培树成活后3-5年开花结果。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实。常生长于山坡、丘陵地带的疏生杂木林间或林缘的向阳处。
性味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能。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泻泄,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主要成分:挥发油,油中主含吴茱萸烯、罗勒烯。还含有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生物碱等。
主要药理作用:有镇痛作用;镇静作用。
白芍是我国常用四十种大宗药材之一,用量巨大,在中药材品种中位居前列,也是为我国出口创汇最多的品种之一。白芍除广泛应用于药用临床配方外,也是诸多中成药的必要原料。
产地分布:白芍的产地十分集中,在安徽的亳州市方圆20公里左右范围之内,分布着全国生产总量的90%左右。亳州周边县市的部分地区及山东荷泽,也有种植的习惯,但数量不大,质量较次。近几年,在全国大量发展药材种植的影响下,山西、河南、东北等省市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但受技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理想。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根粗肥,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花顶生和腋生,苞片4-5,披针形;萼片4,花瓣白色或粉红色,9-13片,倒卵形;雄蕊多数;心皮3-5,分离。 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无毛或被浓密白毛。
生态环境:芍药一般多生长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多见于阳坡。
生物学特性: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度、7月均温27.8度、极端最高温42.1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伸张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是芍药 含量最高时期。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种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生长习性: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
生长周期:白芍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3-4年。
功效: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用于头脑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症。不宜于藜芦同用。
吴茱萸套种白芍的好处:减少除草的人工,减少亩用肥料、除草剂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美化环境,提高亩产值,减少耕地的费用,建立高标准立体种植示范基地。(作者系四川新禾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