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农业学大寨”运动。农村真正要落实的是“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太行山里一小山村,1952年陈永贵任大寨大队支部*,带领大家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肩挑手提、十年苦战,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一个七沟八梁一面波,长年靠逃荒、讨米、政府救济过活的穷山沟,到1962年建成800亩良田和梯田,粮食亩产由237斤增长到774斤,成为一个粮食自给自足外,一年还可以为国家贡献二十多万斤粮食的全国先进典型村。
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国家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这是多么大的成就啊!1964年*总理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这就是大寨精神,这也是那个时代一贯提倡的社会主义精神。这就是“农业学大寨”!这应当没有什么问题。
1964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农业。1977年大寨大队已经拥有10台套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71万多元集体资产,社员人均二间新房,水、煤、教育、医疗全免费的全国首屈一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大寨这个农业典型百分之百是自己干出来的,不是政府或资本扶持出来、树典型树出来或记者报社宣传出来的。
1979年全国宣传学习小岗村,否定大寨村。学大寨运动中产生的形式主义、“左倾”错误推到了大寨身上。大寨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为自己和国家生产、增产粮食有什么错?后来不准许陈永贵回大寨当农民,大寨支部*郭凤莲调离大寨,工作组进驻大寨包产到人,到户。大寨人不理解为什么“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停止。大寨自身的正常运转终止。大寨失去了带头人,失去了1980年代乡镇企业爆发式发展的黄金十年。1990年大寨集体经济几近崩溃,群众强烈要求郭凤莲回村。郭凤莲被调回后,带领大寨人开始第二次创业,创建以“大寨”为品牌的二、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