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难想象,古代的皇帝会把这么多权力交给一个机构,特别是对于庆帝这个甚至裁撤了丞相的人来说,更是难以想象,这其实也说明了庆帝对于陈萍萍的信任和对于叶轻眉创办监察院的感情。但是原著在最后,更是做了说明,监察院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监察百官,而是为了监察皇帝本人。
但是权力这种东西,被谁赋予,就为谁服务。庆帝慷慨的赋予了监察院权力,而监察院只能做庆帝一条忠心的狗。最初的设想是类似于英国的议会制度,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纳入笼子,而是在那个时代,只能变成一个锦衣卫和东厂的古怪结合体,忠诚的为至高权力所服务。
都察院类似于古代的御史台,给事中等言官制度,可以提建议,拥有对国家事务的建议权和对官员的检举权。但是接不接受,主要还是取决于皇帝陛下。
都察院在贺宗玮被提拔之前,一直都是被挤压,被打压的角色,因为皇帝不听,而随着范闲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开始重用都察院,以此形成一些打压。结果最后,被范闲取走了贺宗玮的性命。
都察院的角色其实很尴尬,他们里面都是一些书生,为了不尴尬,他们只得先依附长公主,国家“风闻议事”的机关,也在皇权的面前,变成了一只走狗,不停的撕咬别人,以求获得主人的一点赞赏。
文官集团包括但不限于,内阁大学士,中央六部,太常寺大理寺以及地方官员系统,是庆国整个政务的执行的机构。本来有丞相这一职位,后来被废除之后,更像明代的制度。
林若甫是被废除之前最后一位丞相。他是为了范闲的上位而主动退出的政治家,却依然暗中安排了好多人在文官集团里,以至于大东山事发之后,被皇帝发现而问责。范闲在掌握两大部门之后,国家行政机构就必须掌握在庆帝手里。所以才有了庆帝授意察范建户部的事情,后来又费了好大力气,把范建(范闲养父)和林若甫(范闲岳父)的势力清除出去。
地方官员系统,以总督为最高职位,这一点也是很像明代,薛清就是江南总督。即使有范门四子,范闲也只能把手插到中央和地方的一些低级职位,真正的高级职位,皇帝一直对范闲的势力抱有警惕。
军方势力是以有名无实的枢密院作为幌子,真正掌握实权的,实际上是各路驻军,禁军统领与京都守备。军队的势力和别的不一样,文官讲究品级,而军队更关注谁手上有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