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形图
西藏,古代叫做卫藏,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南一带。元朝时期,在卫藏一带建立了乌思藏宣慰司,西藏一词正式从乌思藏演变而来。清朝建立后,划分西藏和青海的边界线,基本确定了西藏的范围。
而青藏高原的东部原本叫做康巴,后来便于控制青藏高原,清朝将康区大部分地区划给了四川,少部分地区留给了西藏。如此,康区就未能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区划。到了清朝晚期,赵尔丰在康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新政”,并计划建设一个西康省。不过,西康省尚未建立,清朝就灭亡了。此后,民国建立了川边特区,是西康省的另外一种版本。新中国建立后,恢复清朝的区划范围,康区大部分地区划给了四川,成为了川西高原。
青藏高原
东北地区的古今区划范围变化很大,主要原因是东北的疆域变化太大,因而出现了巨大的调整。例如吉林省曾经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区,后来因为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使得吉林成为了内陆省。黑龙江原本地跨黑龙江两岸,如今只有黑龙江南岸地区。
清朝前期的东北
而辽宁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完整地拥有了辽河平原,但是没有拥有整个辽河流域和辽文化地区。在战国时期,辽河流域出现了辽西郡和辽东郡,这是辽宁建制的开端。两宋时期,辽国在这一带兴起。元朝时期,建立了辽阳行省,是辽宁建省的开端。
明朝时期,该辽阳行省为辽东都司。由于明朝未能控制西辽河一带的游牧地区,使得辽东的范围只能局限于辽东边墙之内。如此,西辽河流域被蒙古族长期占据,成为了漠南蒙古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就按照民族分布的原则,将辽河上游划给了内蒙古。此后,虽然出现过热河等省份,但是辽宁始终未能拥有西辽河一带。
如果山川地理来看,中国的行政区划还有很多不不完美的地方。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还有内蒙古地跨多个地理单元,管理范围过于狭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任何时代的行政区划会一成不变,但是只要符合山川形便的原则,那么总体上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动,所谓“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