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落成的京汉、陇海铁路,一条贯穿南北、一条横贯东西于郑州交会,加之省会城市必须兼顾经济和交通,河南省后期的铁路选址,位于黄河重灾区的开封当然并不合适,那么原本地理位置相当的郑州则成为了首选。
相信很多人对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上那一句“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印象深刻。确实,郑州从原来的一个小小的经济不发达的县迅速发展至一个集工业、制造业与一体的经济大“州”,离不开优越的交通枢纽位置。
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铁路的优势,郑州很难有今日的发展和地位。火车的交汇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1949年左右,国家提倡大力发展重工业,依托铁路交通发展起来的重工业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多数省份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都是依靠交通的不断完善。
那时全国铁路枢纽最发达的便是东北以及武汉的铁路网,在当时河南省的交通规划中,能够很好的将现有铁路以交通网的形式串连起来的城市便是郑州。
凭着独特的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关中地区,河南西部灵宝、北部新乡和安阳等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在发往全国各地之前,都需要经过郑州,因此郑州牢牢控制着全国各地的棉花交易。
这样天然的优势自然也吸引了逐利的商人,许多人陆续在郑州开设工厂,对棉花进行二次加工,制成衣物、布匹等产品以后,再销售至其他地方。从棉花到成品衣物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1951年至1954年期间,借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东风,郑州先后建立第一、第二国营棉纺织厂,自此郑州的棉纺织业渐渐发展起来,短短几年迅速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城市。
其次郑州靠近河南西部和北部,河南作为的能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就包括国家大力开发的煤炭、铝土等资源,郑州周边可探测到的储量都是非常巨大的。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郑州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在短短几年中,郑州迅速发展成一座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
此外,在第一个五年规划中,郑州还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党中央极其注重郑州在内的一批城市的投资建设,轻工业的基础加上重工业的支持,这无疑为郑州后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独特的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加上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良好的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这便是郑州能够跨过开封,成为河南省省会的决定性因素。河南省会迁址事宜于1953年正式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