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的经济靠什么,夹江县很贫穷吗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02 05:03:39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

千百年来,青衣江水滔滔不绝,汹涌澎湃……

夹江,35万儿女,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在脱贫奔康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

夹江,决战决胜脱贫奔康,干在实处,成绩卓然。

2017年被评为全省插花贫困地区“1 3”综合考评先进县,“易地扶贫集中造血”产业发展模式、全覆盖“大调度”工作法等先进经验受到省市肯定和推广。

2019年,夹江实现市县72个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5062户14314人全部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4%降低到0,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引领——党群“面对面” 共绘脱贫攻坚“同心圆”

“我们家现在办的养鸡场里有3万多只鸡,年收入上百万元,全靠政策的支持和干部的帮扶。当初家里因父亲生病而负债十几万元,后来享受贫困户优惠政策,医药费报销后家里只出了近10%。家里还获得免息贷款,在村镇干部和甘江兽防站老师们的帮扶和指导下,办起了养鸡场。”6月15日,在夹江电视台第25期“对话·县委*面对面”节目直播演播室里,夹江县甘江镇河西村村民吴燕林十分激动,与夹江县委*龚德勤面对面,共同探讨“脱贫致富”。

“答群众疑问,解百姓难题。”每月一次的“对话·县委*面对面”,仅仅是夹江党群“面对面”的一个缩影。

夹江的经济靠什么,夹江县很贫穷吗(1)

2018年夹江县脱贫攻坚“大调度”直播现场

2018年,为了实现党群“面对面”,夹江县率先改革创新、大胆探索脱贫攻坚全覆盖“大调度”,即通过视频直播“检阅”文图资料的方式来实现全县大调度。

先由全县乡镇分管领导、第一*、村*、帮扶责任人1639人,“白 黑”“5 2”,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与贫困户“面对面”,算一算收入账,看一看水、电、厨房、厕所、住房、电视,收集“两不愁三保障”和“一超六有”等照片30143张。

同时,夹江县委设视频直播主会场,由县委*、分管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等亲自调度,各乡镇设分会场,由村*汇报。

从2018年5月30日开始,不到100天,全县实现了全覆盖“大调度”,共发现人口识别、收入测算、住房保障、人居环境、政策落实等问题1536个,并在“调度中”一对一提出了整改措施。

“那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夹江县木城镇白果村第一*孙晓秀十分感慨地说,“‘大调度’无形中将所有脱贫攻坚力量凝聚起来,查摆了问题,督促了整改,压实了责任,提升了能力,不仅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狠心、决心和信心,更让扶贫干部感到了使命的担当、责任和光荣。”

近年来,夹江县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攻坚体系和脱贫攻坚“1 9 95”工作机制。县委*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县四大家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挂联乡镇、担任包村领导,每个镇均落实1名班子成员专职主抓脱贫攻坚。先后派驻86名“第一*”、1368名结对帮扶责任人、9个农业巡回服务小组深入农村,与群众“面对面”,一起加油干,一起谋发展。

群众富不富,主要看干部;脱贫真不真,关键“心连心”。

2014年至今,全县累计派出“第一*”267人、帮扶责任人2189人,并向美姑派出70名援彝干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镇(街道)干部、村干部不分昼夜奋战在扶贫第一线,把党的领导延伸到了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支撑——产业大发展 铺就脱贫奔康“致富路”

纸、茶、瓷……夹江,资源丰富,产业兴旺。

夹江的经济靠什么,夹江县很贫穷吗(2)

2020年7月28日“夹江手工纸艺传承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现场

一张纸,绘就“千年纸乡”。

2020年7月28日,“夹江手工纸艺传承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院”在夹江县马村镇揭牌。

走进马村镇“大千纸故里”,大千古法造纸陈列馆、大千蜡像、大千纸生产体验区、传统手工造纸工序72道工序……总投资1亿元的“国家非遗竹纸制作技艺研学基地”一期项目基本完工。

“一辈子就为了一张纸。”现年65岁的四川自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祥兵介绍说,1980年,他25岁便在夹江国画纸厂当工人学造纸;2010年在夹江开办“清州纸厂”,并研发出机械造纸,发明7个专利。夹江手工造纸自唐以来已有1400余年,为了保护、传承、研发手工造纸技艺,2018年,公司筹划、启动“国家非遗竹纸制作技艺研学基地”一期项目建设;“国家非遗竹纸制作技艺研学基地”二期项目将重点打造大千纪念馆、夹江造纸博物馆、千竹园、研学基地、民宿等,深入推进纸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夹江县纸产品品种达250余种,年产量达16万余吨,年综合产值达50亿元,带动全县3万余人从事纸业,脱贫致富。

夹江的经济靠什么,夹江县很贫穷吗(3)

2020年7月28日人们正在机采夏秋茶

一片茶,打造“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

2020年7月28日,重庆市农机推广总站工作人员在四川省农机化处、农机推广总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夹江县“四川绿山针茶业有限公司”参观考察。

层层梯田层层绿。夹江县新场镇欣梧村“四川绿山针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里,上千亩的茶叶在烈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机采队的10多位工人挥汗如雨,正在茶叶基地里挥舞着硕大的“锯镰”采割着夏秋茶。

“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目前种茶1200亩,带领周边村民种茶1万多亩。夏秋茶主要用于出口,每亩茶可增收3000元,助力茶农脱贫致富。”四川绿山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廷云如是介绍。

近年来,夹江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茶产业。全县茶产业基地面积已达30万亩,22万茶农人均种植面积1.38亩、人均年收入8000元,带动2595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的茶产业。2019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6.2亿元、出口金额8亿元,出口份额占全省一半。

夹江的经济靠什么,夹江县很贫穷吗(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