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收入人群哪个区最多?教育均衡政策是否能够抑制“学区房”价格上涨?上海还能承载多少人口?这些问题均能在一本“蓝皮书”中找到解答。昨天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今年的“蓝皮书”以“社会均衡发展”作为年度主题,通过对上海市分配体系、教育均衡发展、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等高关注度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问题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
年入40万以上家庭徐汇区最多
在总报告章节,“蓝皮书”以上海市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为切入视角,研究了上海市三个收入分配层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蓝皮书”指出,最近20年来,上海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都在持续增长。生产总值提升了近8倍;人均生产总值提升超6倍,上海市国民收入体系继续保持高水平引领式发展。但依旧存在城乡、行业、区域差异较大的情况。
研究显示,上海金融业收入水平最高,而住宿餐饮、居家服务、农业收入低。从上海市各区家庭收入来看,越靠近市中心,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徐汇区家庭年收入在40万及以上占比为全市最高,占比为14.26%,而郊区普遍数据较低。针对上海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要加大收入分配政策措施的调节力度,要优化各生产要素分配结构,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
“
多学区划片政策效果明显
在“教育均衡”章节,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学区房”板块的数据变化,“蓝皮书”研究了上海近年来推行教育均衡政策起到的效果。研究发现,当下学区房仍然是一些市民关注的热点房源,而民办摇号政策实施后市民对优质公办学区房需求增加。2020年3月份上海市学区房的找房热度增加60%,高于普通小区,主要是由于公办学校的确定性相对更高,一些处于中上等水平的学校对口的学区房重新成为家长们关注的对象,使得购房需求增加。但研究也发现,中考改革减少了对学区房的需求。
“蓝皮书”指出,一些区实施了多学区划片政策,增加学校与住房之间对口的不确定性,对抑制“学区房”炒作有显著影响。以长宁区为例,早在2005年长宁就开启了“多对多”模式,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从找房热度情况来看,实施多学区划片的区域找房集中度要低于实施单一学区划片的区域,且找房热度受市场影响较小,更为稳定。
“
这些原因限制上海人口增长
在“人口均衡”章节,“蓝皮书”对上海远期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相对于2020年2487万的人口规模,到2035年上海还有220万以上的人口承载空间。上海人口承载力的短板主要在集中于供水、电力、绿地面积、住房面积、道路面积等方面。若要提升上海市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路径包括:合理调控人口数量,优化各类人口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低碳城市、重视城市交通,住房建设,促进城市扩容提质、积极拓展生态空间,增加绿地面积、推进城市更新,发展郊区新城等。
此外,“蓝皮书”还对长三角共同富裕、市民健康变化特征以及期望寿命增长潜力、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主编周海旺研究员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关心的社会重点领域发展问题,2022版“蓝皮书”确定了以“社会均衡发展”作为年度主题。其内容都是首次原创发表,参考了2020年到2021年的最新权威数据,调查细致严谨,结论真实可靠,对上海实现社会均衡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李一能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