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知何时起,山西人被外界冠以抠门的名声。最经典的外号莫过于“老西儿”这个词。最有名的"老西儿"有俩,一个事北宋年间当朝宰相寇准,寇老西儿;一个是民国时期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阎老西儿。寇准其实是陕西渭南人,也不知怎的被当成山西人,变成了寇老西儿,戏曲里的寇准倒是在山西做官来着。阎锡山则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政治算盘打的那叫一个噼里啪啦响。
老西儿的来历
“老西儿”是旧时代人们对山西人的戏称,有蔑视调侃的成分。明清乃至民国时代山西生意人足迹遍及天下,山西商人给人的印象是抠门,有钱舍不得花,显得寒酸。山西人其实是因为做买卖,表现的小气、狡猾、唯利是图,才落了这么个不太雅致的称呼。
“老西儿”据说除了与山西地里位置有关(太行山以西),还与山西人的生活习俗有关,山西人饮食离不开醋,醋的古称为“醯”(xī)山西晋中一带现在仍有醯醋的说法,和"西"同音。准确说该是"老醯儿",因为"醯"字是属于山西人自己方言里自创的一个字体,现在字体中没有,所以"老醯儿"就用"老西儿"代替了。比“老西儿”略微直接的是“九毛九”,再直接就直说山西人“抠门”了。
影视剧也少不了对山西人连贬带损。抗日大剧《亮剑》里李云龙评价楚云飞就说说:“他楚云飞是山西人,山西人娘胎里就会做买卖。”赵刚、李云龙、楚云飞有一次三人讨论战局。赵刚说:“娘子关和阳泉地区相继失陷,阎长官又下令忻口守军全线后撤,最后还是丢了太原,忻口会战打的实在是窝囊。”李云龙说:“这个阎老西儿,哦,这个阎长官指挥的实在不怎么地,牛皮吹的震天响。”楚云飞哭笑着说:“云龙兄,嘴下积德,那是我的老长官,他也有他的难处。”
九毛九的来历
话说很久以前,一位山西商人外出山西去从事贸易的营生,在横渡黄河时,遇见一船夫。山西商人问道:过岸多少钱?,船夫曰:一块钱。山西商人又问道:九毛八行不行?船夫曰:不行。山西商人再次讨价还价道:那九毛九总可以了吧?船夫无奈道:算啦!真服了你啦,就少收你一分钱吧,你就付九毛九吧!这位山西商人欣然接受了这个价格。船行到对岸,船夫禁不住好奇的问道!为什么别人过河都出一块钱,而你非要少给一分钱呢?山西商人答道:有了这一分钱,万一生意赔了,那就指望靠这一分钱起家啦!从那以后,这“九毛九”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时至今日,山西面馆遍布广州,对外统称九毛九。不过今天人们解释“九毛九”,意思变成了薄利多销的基础上,再让利一分,表示诚信实在。
抠门的来历
什么叫抠门呢?就是人吝啬到连个门把手都舍不得装,开门的时候不得不用手去抠门缝。关于人的抠门,古代有一首散曲小令,《正宫·醉太平》,戏说抠门贪小利的人,遗憾的是作者已无从查考,内容精彩无比:“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ku)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是古代文人编的戏词,比这更坦率的故事和笑话有之,尤以万荣(山西运城万荣县)笑话出名。
一个万荣人,一辈子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鲜蔬菜,每天只吃腌制的咸韭菜。一天在外打工的同村人回来跟他说:"你儿在外肥吃浪喝,你在家省这点钱顶个屁用!"这个万荣人听了后火冒三丈,回到家把腌韭菜的坛子搬出来,美美地吃了一顿咸韭菜,还饱饱地喝了一碗韭菜水,恨恨地骂道:"龟儿子兴你肥吃浪喝,就不兴老子大吃大喝?"
另一个版本是,一个万荣人,终年舍不得买肉吃,眼看就要过年了,琢磨好歹过年了,怎么着也得有点年味。于是上街准备置办年货,看见有人在卖羊肉,于是上前左挑右拣,一边讨价还价,临了连个肉丁也没买。回到家后,喊老婆,快端一盆水,这个山西人伸出两只发亮的油乎乎的手,说:“这两手沾满了羊油,洗洗就能喝三天羊汤了。”老婆一听,骂道:“你咋这么不会过日子哩,在瓮(水缸)里洗洗,不就能够喝半月么?”老公一听,有道理,正准备到瓮里洗的时候,儿子从外面回来了,儿子发话了:“你俩这憨怂,多大的人了,还不会过日子,让我爸在井里头洗洗,不就能喝一年的羊汤了么?”老两口一听,齐声夸赞儿子:“还是俄(我)娃聪明。”
笑话归笑话,调侃玩笑中,体会山西人的精明。
大概是十年前,有一次我在山西介休火车站转车,在火车站附近买矿泉水和一些别的零食,店主是位大爷,他要价比较高,我就揶揄道:“介休人民真会做生意。”没想到老爷子回敬了我一句:“哪里的人民都一样。”我笑了笑,老爷子这咋挂挺有趣。
不管是老西儿,还是九毛九,还是抠门,都是说善于经商的山西人,表现出不一般的精打细算和勤俭节约。山西人的抠门不只是对外人抠门,这种抠门已经扣到自己头上了。一个对自己都抠门的人大概不能说吝啬吧,只能说这家伙太他妈吝啬了,开玩笑。
有人说,山西人很大气,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人际交往,大包送礼。也有人说,山西人很小气,穿戴土气,饮食简单,面食为王,调料有限,吃什么都离不了醋,一碗面撒点盐倒点醋,加碗面汤就对付了。还有人说,山西人才华超群,历史上的山西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更有人说,山西人才匮乏,迄今为止,山西高校和科研机构只有2位院士,不及中南大学的一个零头的三分之一。不管是吃面只调醋和盐的还是嫁个女儿干掉七千万,不管是摸羊肉洗手来喝羊汤还是论栋买楼的麦老板,都是山西人,天上一个,地下一个,都不足以论山西人的真正精神和形象。
民国时期,山西人为什么不尚读书考取功名,反而崇尚经商呢?这与人的生存环境有关。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不算肥沃,但也不算贫瘠,靠农业混饱饭不难,但奔小康就难了。靠读书博取功名,凭当官发财致富,时间太长。穷则思变,家里活法不好,就出去看看呗。在外面混的好的,一次次荣归故里,一次次带走更多的人出去经商打拼生活。山西万荣县荣河镇就这种情况,早些年跑出去混生活的搞防水材料发了财,过年时,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的孩子就跟着本家的亲戚到北京上海闯荡生,三五年时间,出去的是小王,回来的是王总,走时一张火车票,回来一辆奥迪车。贸易做到最后,好玩的就剩金融了,晋商曾在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时称汇通天下,基本上就这么来的。乔家大院的乔致庸,走西口也是不得已。山西男人一般不愿意离家,走出去,多是无奈。出门在外,能省一分是一分,没想到,给外人留下了个抠门的印象。今天的山西人,还抠门吗?你来一趟山西就知道了。
结语:关于抠门,套用介休那位大爷的话说,其实哪里的人民都一样。有大方的,也有小气的。有好人,也有坏人。只不过,人的性格与他的生存环境有天然联系。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的不只是身,还有心,即区域性格。就好比我们认为犹太人是最会做生意的民族,那是因为千百年来,犹太人居无定所,没有安身之处,连个自己的国家都没有。只好外出流浪打工做生意,人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会变得更加坚韧勤劳和圆通。
(文/杨国华 个人微信 doers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