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集团郑州,济钢集团现状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06:00:22

在那个体制决定效率的年代,传统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政企不分,长期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开拓了国企股份制改革的新路径,掀开了国企重获新生的历史一页。

但当时很多股份制改革浅尝辄止,甚至“翻个牌子就算改制完成”。在济钢当了8年的“救急厂长”,李玉田深知国企的种种弊端,“改就要真改,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决不搞翻牌公司那种换汤不换药的‘假把式’。”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制方案数易其稿,最终济钢选择以全员持股形式进行整体改制,5000余名职工共筹集股金近2亿元,收购了企业的国有资产,并承担了所有债务。2001年11月,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济钢破壳而出。

改制,改出了凝聚力、向心力。“改制后,体制机制发生巨大变化,员工的个体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企业爆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成为此后济钢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李玉田深有感触地说。

济钢办公室副主任苏晓春回忆,在她结婚时都拿不出钱的婆婆,居然为筹钱入股竭尽所能,急匆匆赶回东北老家,将自家亲戚借了个遍。

济钢集团郑州,济钢集团现状(5)

“职工就像从肋巴骨上取钱串子,虽然疼,可想着企业有咱的股份,自己给自己干,疼也心甘。人人盼着企业好,加油干,创效益。”济钢动力厂副厂长刘学飞说。

2015年,济钢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借贷无门,无奈发动员工集资。全厂职工把企业危机当成自家难关,几天之内竟然完成筹款任务,帮助济钢有惊无险渡过危机。

改制,改出了新活力、新动力。改制解决了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培育了企业新的成长基因,济钢由此步入持续深化改革的良性轨道,“肌体”始终充满活力。

以提高“人”的活力为核心,济钢引入竞争激励劳动用工机制,按岗位贡献、技能大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干部任用实行公开竞聘制、建立基层员工评判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员工投票评选济钢“十大工匠”,激励人人争当“奋斗者”。

为解决改制正向激励逐渐衰减问题,2019年济钢启动了二次股改,实施岗变股变的动态管理机制并设置了退出机制,800多名骨干员工成为二次股改的受益者,权责利愈加明晰,更好地激发了全员创业创造的积极性。

随着跻身行业前沿、竞争日益高企,济钢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将考核对象最小群层框定为三五个人,让他们成为一个经营单元,干得好,就按照效益奖励。

改革不停顿,活力不枯竭,济钢得以持续“保鲜”。

市场的选择是无情的,却也是最有力的证明——在河南10余家、全国近200家同时期成立的同类企业中,济钢是唯一幸存者。

在原冶金工业部钢铁司司长刘勇昌看来,济钢改制的模式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具有“共创共赢”的持久动力,这是济钢20年长盛不衰、连年盈利的基石。

“既抬头看天,又脚踏实地”——好团队锚定战略定力

济钢改制发展20年,征途漫漫。有业内专家注意到,每次“钢铁寒冬”来临,济钢都幸运地“逃出生天”,经历多次钢企大洗牌,非但没有倒下,反而筋骨体魄越来越强健。

“搞垮一个企业,掌门人一次决策失误就够了。”李玉田说,企业决策团队一定要有大格局,看清大势,做好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改制以来,济钢不断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决策机制,管理团队不追求眼前的高利润,而是着眼于长远,坚守制造业主阵地,充分储备后劲和潜能,持续走好转型升级之路。

“个头”与“肌肉”,如何选择?

改制之初,省委主要领导来济钢调研,提出一个问题:“先长个头儿,还是先长肌肉?”

济钢决策团队立足企业实际,认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先长个头。此后济钢产能年年攀升,以“一年等于40年的速度”发展,在中国钢铁产业版图占据了一席之地。

济钢集团郑州,济钢集团现状(6)

个头起来了,如何长肌肉,成为更重要的抉择。

2004年,在建筑钢市场红火之际,济钢毅然决定:由生产建筑用钢为主转向生产难度更大的工业用钢,由此揭开了济钢转型发展的大幕。

“当初,各大国有钢企都在向板管方向转产,与巨头竞争,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李玉田是个高逆商的人,他坚信:生产工业用钢是顺应全球钢铁品种发展规律,西方以工业用钢为主,占比达40%—60%,当国家工业化发展到后期,消费升级,优特钢就是一个发展方向。

这一抉择引领企业走向一片蓝海,此后数年济钢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坐以待毙与向死而生,如何选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是一次生死考验,济钢也不例外。长协矿库存居高,产品滞销,2009年曾经4个月时间亏损6亿元。当时业内流行一种说法,企业不上技改项目是等死,上项目是主动找死。

“唯有坚持产品升级才能走长远。”济钢的决策团队顶住巨大压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作出了一切资金为技术改造让路的决定,坚持上马70万吨高强度机械用钢工程。

当先进的生产线建成,钢铁市场已走出寒冬,济钢的产品适销对路,企业货场外拉货的车辆排起了长龙。

看似偶然的故事,其实隐藏着必然的发展逻辑。

济钢集团郑州,济钢集团现状(7)

20年间,济钢投入资金100余亿元进行技改,引进国外高精装备,建成了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产线,主导产品实现了“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梯级跨越,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高度契合,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主业与诱惑,如何选择?

改制之初,房地产市场充满机遇,济钢也有条件涉足其中。

面对诱惑,颇具企业家精神的李玉田第一反应竟是:房地产固然回报丰厚,但企业这几千职工怎么办?

济钢,认定了与钢铁打交道这条路。

20年来,济钢面对过许多改弦易辙的诱惑,但始终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坚守钢铁主业,瞄准先进制造业目标,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如何选择?走进现在的济钢厂区,“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烟囱不见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

改制以来,济钢共投入30亿元,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开展循环利用。2017年以来,济钢又积极主动投资30余亿元进行了整体环保改造,包括炼钢厂及烧结机除尘改造,原料堆场全部棚化封闭改造,打响了史无前例的碧水蓝天保卫战。

如今,济钢人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

济钢2013年成为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钢铁企业之一,并在连续多年的动态评价中,始终符合行业规范要求。

在国家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环境下,济钢超前布局,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趋势有浅层的,也有深层的,就像海流一样。当人们看到表层海流自西向东流动的时候,深层海流也许是自东向西的。”多年勇闯市场的经历凝结为李玉田深切的感悟,“越是热运行时越需要冷思考,越要研究政策形势,既抬头看天,又要脚踏实地。”

“客户需要‘艺术品’,就做成‘艺术品’”——好产品扩容“生态圈”

企业最终要靠产品说话。济钢长盛不衰的秘密,就隐藏在每一块钢产品中。

作为国内唯一从直径5.5毫米到300毫米规格全覆盖的棒线材优特钢企业,济钢年产钢400万吨,在方圆500公里的范围内,解决了八成机械工业基础零部件用钢需求,撑起中国建设和中国制造的“钢筋铁骨”。

好产品的背后是工匠精神。

生产中高端优特钢绝非易事,要针对不同用户的定制要求,在百万分之一的单位上控制各种元素的含量。

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验货极其“苛刻”,要求交货产品表面不允许有任何划痕。一开始职工不理解,说又不是做艺术品。

“后来职工逐渐树立了这样的理念:客户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客户需要‘艺术品’,我们就要做成‘艺术品’。”济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岳鸿伟说。

人是第一生产力。“炉内炼钢,炉外炼人。”这句话在济钢各个生产车间随处可见,“炉内炉外”闪耀着工匠精神。

优特钢企业最担心的是质量波动。“‘123工程’并不高深,真正做到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就能得到保证。”济钢企管处处长胡晓庆说,济钢强力推行“123工程”,“1”是指“一个培训”,按做优特钢的技术要求培训员工;“2”是指“两个整顿”,从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抓起;“3”是指“三个稳定”,人员操作稳定、设备运行稳定、原辅材料物料质量稳定。

济钢集团郑州,济钢集团现状(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