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2022年道东3号地拆迁最新消息,宿州市道东2号地最新拆迁信息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07:13:08

城南公园效果图

建新还要改旧,要在城市中留住记忆、留住乡愁。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市民美好回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宿州二中原址兴建老二中广场,按“一心、一环、两轴、多点”的景观结构布局,主要分为主广场舞台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健身广场区、林下广场区、下沉广场区等6大区域。其中,主广场屹立有高13米的主题雕塑(复原),让进园游玩的市民迅速找回美好回忆;雕塑基座LED显示屏在日常和节假日等重要节点播放宿州宣传片,让人们在游玩的同时了解宿州历史文化。大量声光电技术的使用,也让市民在游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互动和乐趣。

“真是没想到,老二中广场会以这种形式重新回到我们身边!真要给政府点个赞!”市民王永萍赞叹道。市民张峰说:“整个广场设计既时尚先进,又保留了很多记忆中的场景!”

城市在变美,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没有变;生活在变美,苦干实*工作劲头没有变;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变。公园一个接着一个建起来,环境越来越美,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市民生活越来越舒心顺心。

已经建成的乐湖公园是首个以“乐石”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也是城东新区标志性项目,对推动道东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大运河遗址,宿州计划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批示精神,宿州按照“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规划,全力打造全长17.6公里继往开来的灿烂文化带、碧水青山的绿色生态带、古韵今风的精品旅游带,重现大运河博物馆、古运飞虹、运河故道、运河书院、非遗合集、活力水岸、文创产业园、古运童趣等“运河八景”的历史遗风。年底前,先行建设京台高速公路至西昌路段,将重启搜寻城市记忆中的文化符号,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城在绿中,人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园中,人在景中。城市公园已然成为宿州的生活美学,人民的诗意栖居之地。

以房安城:建设住有优居的宜居城市

2021年底前,徐庄、风华水岸、老二中、西苑新村、黄庄北、和园、大泽小区、二里庄小区等8个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将建成交付,总计住宅面积164.46万平方米,共13729套,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福地。

这五年来,棚户区改造区域拆迁建筑密度最高、安置难度最大,既是迎头而上的攻坚期,也是老百姓回迁安置的收获期。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居住情况和品质,借用“外脑”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宿州市城镇棚户区改造规划(2016-2020)及三年计划(2018-2020)》,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棚户区改造的补助资金,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财力和土地供应情况等,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主城区完成征迁超20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棚户区安置房15.68万套。这些安置区建成后,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等一应俱全,让老城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宿州2022年道东3号地拆迁最新消息,宿州市道东2号地最新拆迁信息(9)

宿城大泽南路棚户区改造工程

棚户区改造并不是为了拆迁而拆迁,更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拆迁,而是市委、市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建设,改善市民生产生活环境。在棚户区改造中,注重与老旧住宅小区有机更新相衔接,与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配套。建设十小、黄庄、五小、九中、八中等17所中小学,大泽路、人民路4号地、二里庄等36所幼儿园,鹏程、华府春天、康居园等30个菜市场,以及8.28万个停车位等附属基础设施,打造出便民利民的“15分钟生活圈”,让市民公平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市民生活的又一项德政工程。这五年,主城区累计投入8亿多元,改造老旧小区312个、建筑面积489.34万平方米,直接惠及群众48934户。老旧小区改造不光看“颜值”,也注重“内涵”,从原先单一的小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公共设施设备改造更新,拓展到小区内环境整治及停车、物业管理智慧化等。从项目本身来说,改造不再局限于“小区红线范围内”,而是延伸至小区周边,包括改造完善周边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卫生、养老、托育等服务点,不断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及养老、扶幼、停车、休闲健身等全方位需求,让居民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宿州2022年道东3号地拆迁最新消息,宿州市道东2号地最新拆迁信息(10)

砀山县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今年8月27日,全省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签约和项目发布电视电话会上,宿州校场片区改造一期项目列入签约项目之一。项目占地面积约25公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含13个城镇老旧小区连片区域整治改造,计划总投资7.2亿元,2022年6月底完成改造任务。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实施的原则,该项目以争创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全国示范工程为目标,实施“一廊、三园、四场”、一职高风貌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内容,改造道路、雨污水、片区建筑立面、街旁绿地、游园广场、滨河绿地空间、运动场地及商服、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廊桥、智慧社区等,得到所在区域居民的鼎力支持和拥护,建成后又将成为新的口碑工程和民心工程。

小街小巷是城市的记忆,蕴蓄着城市的人情味和温度。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应该成为城市的风景。五年来,宿城全力推进小街小巷的改造提升工程,先后实施农科路、大泽路、中山街等10多条街巷改造,曾经破旧暗淡的小街巷变了样,不仅“绿了”、“亮了”而且也“美了”。

以水营城:建设生态文明的亲水城市

宿城因河而生,逐水而建。

三八沟、三八河及宿蒙大沟是宿城三条重要的穿城河道,也是城区重要的行洪河道。由于历史原因,附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淤泥无法清理,污染严重,河道功能逐渐退化,成了困扰居民生活的黑水河、“龙须沟”。

“黑臭水体治理,涉及几十年堆积而成的顽症,要彻底根除,难度可想而知。”市城管局设施建设科科长彭林说。再难也挡不住市委、市政府为民的决心。唯向难处攻方显初心,唯向难处为方是使命。

宿州2022年道东3号地拆迁最新消息,宿州市道东2号地最新拆迁信息(11)

治理后的三八沟水清岸绿。

“龙须沟”必须变成清水河。市城乡建设指挥部把黑臭水体整治列入城乡重点工程计划,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专项调度。经过两年的建设,昔日的臭水沟变成城市公园,原来的城市河道堵点痛点变成居民休闲娱乐亲水的河道和浅滩,河道补水口变成居民摄影的假山和瀑布,污水厂的尾水变成透明度达2米的再生水,同时将黑臭水体整治纳入河道智慧管控管理。现在的三八沟,水动、岸绿、景美,成为市民出行出游的首选,受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三角洲公园和新汴河景观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秉持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利用工程化手段,水岸同治、水陆同治,截污、控污、减污、清污、治污,探索出一条黑臭水体治理的“宿州模式”。

——实施中水补给建设。实施城南再生水厂10万吨二期扩建项目,再生水厂日处理能力达16万吨,每年补给河道水量达3000万立方米,不断增强水源补给能力

——实施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建设16万平方米三八河生态公园和沱北生态公园,引入再生水,形成水景观,通过浅表径流、过滤沉淀、深度净化后流入河道,滋补涵养河道水源。

——实施水生态建设。增设126台增氧曝气装置、种植150万株水生植物、放养10余种水生动物,构建完整食物链、生物链,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再造水生态系统,初步成果日益彰显。

——实施绿地景观建设。运用海绵理念,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减少水体面源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按照“有水必有路,有路必须通”原则,实施城区水系贯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沿河新建15个游园、100万平方米绿地,生态驳岸80公里,绿道贯通74公里。

通过聚焦河道水生态,完善系统全链条,打造沿河两岸景观,昔日的黑臭水体已成为市民休养生息区和生活休闲综合体。戚家沟变成了生态长廊,环城河和三八河水系贯通成为穿城而过的“玉带”……2018年,宿州荣获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主城区12条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省住建厅和生态环境厅的联合验收,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

宿州2022年道东3号地拆迁最新消息,宿州市道东2号地最新拆迁信息(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