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所有村名单,唐县地图所有的村名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13:41:43

1、仁厚镇:俗称唐县城内,为春秋时代白狄人所建。原为土城。(小编好像还听老辈子说过之前还改称过“东风大队”,再早点还有个东牛市【东市街】和西牛市【西市街】,你听说过吗?) 2、西/南/东关:城内(仁厚镇)西晋作为县城后,西门外设关以守,得名西南/东关。(这么一说,这三关的历史可就源远流长了!不过,@北关,你去哪了?) 3、麻黄头:明永乐初,赵、康两姓从山西省迁此占产立庄,始名康家屯,后名赵家庄。到清康熙年间,两姓为争名诉讼,县官以该地盛产黄麻、地处岭头,更名为麻黄头。(不得不说,这个县官脑子是真给力!顺便问一句:麻黄头的赵、康两姓,你们知道这件事吗?现在关系咋样?两家联姻孩子肯定跟爹姓吧......) 4、曲庄(qiu 庄):俗称三曲庄,唐代末年建村,因占三片,且成S字形。得名三曲庄,简称曲庄。(唐朝推行肥美啊,怎么还能让这个腰线(S)如此妖娆的村庄出现?) 5、山南庄:西汉建村,因地处峪山之阳得名。(峪山?没听过?我给你提提醒:华峪山庄啊!是不是对上号了!) 6、县北:西晋末建村,因地处县城北得名。(终于等到你!北关,找到了!!!) 7、北庄子:明永乐初,冯姓家族从山西迁此立庄,得名冯家庄。民国年间,因地处县城东北,习惯称其为城北庄子,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改称北庄子。(你们觉得哪个好听啊?) 8、南庄子:明永乐初,王姓家族从山西迁此立庄,始称王家庄。民国年间因与北庄子为邻,又处县城东北,俗称城南庄子,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改称南庄子。(不用说,跟上面绝对是一对亲兄弟!) 9、大寺城涧(大寺chen dian):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在此地修建法果寺,寺庙前有小河名城涧河流,至城根,后在此建村,以大寺得名大寺城涧。(这可真是:小河流水人家啊!) 10、四城涧(四 chen dian):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张、王、孙、臧四姓在此立庄,因有城涧河流至城根,按姓氏得名张、王、孙、臧四个城涧,后合为一村得名四城涧。(原来如此,分久必合,大势所趋啊!这哥四个感情挺好,不像赵康二位兄弟最后成了麻黄头了,一个字都没留......) 11、南坛(南 tai):西晋初建村,因地处城南地坛旁得名南坛。(我的天,唐县原来有一个“地坛”啊,不得了!) 12、园子:原为南关为一村,因此地居民多种蔬菜得名园子。1958年从南关分出单独建村,取名园子村。(园子,园子,原来如此。) 13、刘家庄: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丁、邢、安、张四姓六家迁此立庄,原名六家庄,后演变为刘家庄。(这个故事跟四城涧一模一样,顺便问一句:村里有姓刘的不?) 14、枣园: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刘姓7家从东关村迁此立庄,因此地原为一片枣林得名。(原来枣园是东关村--1,哈哈) 15、房庄:西汉时,周、王两家从房子县(今高邑县)迁此占产立庄,为不忘故里,故以房庄为名。(房子县?这名怎么跟闹着玩似得!) 16、北野羊:相传唐尧时即有此村,这里地势低洼,逢雨季田野流水汪洋,得名野洋,后讳水改为野羊。(我还一直傻傻的以为这是一头野羊的故事呢!) 17、南野羊:建村同北野羊,该村居南,得名南野羊。(又来一头“傻”羊!) 18、野牛(野 liu):相传唐尧时即有此村,这里地势低洼,雨后田野积水横流,得名野流,后讳水改为野牛。(mei~,这恐怕是最古老的三个村子了!) 19、张盆:明初建村,村址地势低洼,村北在洼地建一盆窑,占地百亩,一年大水冲毁盆窑,洪水从盆窑处溢出冲毁村庄。重建后得名涨盆,后又大水冲村为二,分别得名南涨盆,北涨盆。1959年大水,该村复被冲毁,1960年重建家园,南涨盆陆续迁来北涨盆,两村合一,名为张盆。(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你们可能是没有讳水——涨,你看改了张盆,没啥事了吧!) 20、薛庄子: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薛姓几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原以姓氏名为薛家庄,后演变为薛庄子。(薛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唐县大街前......) 21、大马庄: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马姓家族迁此立庄,始名马庄,清末分村后称大马庄。(孩子大了,要分家。) 22、小马庄: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大马庄部分村民东迁立庄,始称东马庄,后改称小马庄。(孩子,你还是个东宫太子啊!) 23、北马辛庄:清末大马庄部分村民迁此定居,得名北马辛庄。(@大马庄,咋老有村民迁出去?) 24、黄家佐: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黄姓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以姓氏得名。(黄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唐县大街前......是不是追随你薛大哥来的?) 25、徐家庄: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徐姓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以姓氏得名。(你也是来找你薛大哥和黄大哥的吗?) 26、孔家佐:北宋初年(公元980年),孔姓家族迁此立庄,以姓氏和治理、辅佐之意名为孔家庄。(一看就是当官的,治理、辅佐什么的......) 27、坛下屯(tai xie 屯儿):明末建村,因地处原城东先农坛东而得名坛下,且户数较少,清初划为满洲屯,清末改成坛下屯。(为啥叫满洲屯啊?少数民族?) 28、坛下张(tai xie 张):原与许王庄为一村,成坛下,民国21年(公元1932)分出单独建村,该村张姓居多,故名坛下张。(该村立地名碑所记有误,不可信) 29、坛下史(tai xie 史):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史姓几家迁此建村,原以姓氏名为史家庄,后改名坛下史。(这是一个随大流的村庄!) 30、坛下辛(tai xie 辛):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坛下、望都县、固县等地居民迁此建庄,始名坛下辛庄,后简称坛下辛。(这也是一个随大流的村庄!) 31、许王庄:明代建村,因地处先农坛东,始名坛下,民国21年(公元1932年)分村后,以许、王二姓较多,更名为许王庄。(是不是也叫许家岗儿啊?)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