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各村姓氏排名,唐县各乡镇各村共有多少人口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2-12-27 13:25:54

唐县各村姓氏排名,唐县各乡镇各村共有多少人口(1)

唐尧新媒体通讯员魏庄南撰文,近日,唐县政协原副主席宗健、抖音《三哥看唐县》主播尹耀华和魏庄文史爱好者尤张强,根据定州塔内宋代古碑唐县有南赤、东赤等村的记载和新发现的线索,顺藤摸瓜,实地考证,走访知情人,寻找到唐县春秋时期由赤狄人聚集生活的南赤、东赤、北赤、中赤(西赤村现存)等古村落,不但为挖掘狄族在唐县一带的生存发展和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鲜虞族和狄族的融合和早期中山国的建立提供了有力佐证。

2019年,宗健在编著《唐县地名文化》一书时,亲自考察定州开元寺塔,内有北宋咸平、至和、元符年间古碑记载唐县有唐城乡坂上村,尧神乡李村,东闾乡南赤村,赵母乡诚谏村以及东赤村、白村、里村、砖村、郎村、南郎村、音暗村、西河村、户泊水村、内南村、行故村等67村,有些村名一直保留至今传承着历史,有的村已经更改他名,除这两年考证出东闾即雹水、蚕舍即侯合庄外,其他暂无从查考。

《三哥说唐县》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尤张强发现线索,听老辈传留和古代碑刻记载魏庄古称南赤村,遂向宗健汇报,三人相约,深入魏庄实地考察,查看大明正德古碑,调查知情老人刘全来等。刘全来介绍,村里老辈人代代流传魏庄叫南赤村,因为南庵的古碑上刻得很清楚,西赤村现在还有呢,他们村东北的小自然庄,叫庵里,也叫北庵,听老人说叫北赤村;东杨庄古时候叫东赤村。顺着指点的方向,三人又考察了西赤、庵里、东杨庄等地。西赤村孙军和老人说,庵里属我们村管,人们都叫那个小村北庄儿。

南赤村的发现带来了连锁反应,有南必有北,有西必有东。南赤村宋代属东闾乡,东闾村即今西雹水村,南赤与今属雹水乡的黄金峪接壤,有地缘关系。隶属于白合镇的庵里被西赤村人称为北庄儿,非古称的北赤村莫属。西赤现存,属白合镇。东杨庄宋代称东赤,属赵母乡,赵母村即今封庄,今东杨庄与封庄相邻。通过查阅明弘治七年(1494年)梓行,由唐县教谕徐珪两次编正、整理、补续的《保定郡志》又发现了中赤村,书中记载:“香山寺在郡治西北一百四十五里,属唐县中赤里。唐太和二年七月建,洪武二十五年僧众归并在城寿圣寺丛林。”因此证明,北店头村在明弘治前称中赤里,里即村落之意。后曹家庄东迁与之合并,村名曾叫过曹家庄,贾姓从山西洪洞迁入定居,因村边有通往山西大同的大道,设有出唐县城的头一店,又建有香山寺曾称香山店头。这几个村过去的地名资料均显示为明代山西移民,这是民间对历史的误传,硬把有着两千多年的建村历史缩短为600多年,更是随意更改地名而割断历史带来的恶果。根据新发现的证据,东、西、南、北、中赤村均为春秋时期鲜虞族和白、赤狄族融合建立中山国后的赤狄族人建村,且又分布在中山国都城的西邻。这几个村除西赤村名原始的保留之外,其他的由于明初山西洪洞移民,相关姓氏发展繁衍为大姓后改的现村名。地名是传承历史信息的重要文化遗存,随着证据的不断丰富,这几个村的建村历史或可改写,将原资料记载的明代建村复原到春秋时建村,时间从600年左右,前移至2500年左右。

唐县是鲜虞部落主要的活动地域,公元前506年在古唐侯国遗址上(今封庄、宋庄至南北城子村一带)建起了一座都城,因为城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粟山,亦称委粟山,俗称宿山),所以叫“中山城”,国名称“中山国”。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后来,原居陕西省长治、延安一带的狄族分裂为白狄(穿白衣、戴白巾为特征)、赤狄(穿红衣戴红巾为特征)两个分支,因不堪相邻晋国的攻击,被迫东迁与先期在唐县建国的鲜虞族合流,致使中山国更加强大。据《太平寰宇记》载:“唐县,本白狄种最为夷狄大国”。至今唐县还存有上下赤城两村,丹凤山附近有白狄寨遗址,域内有狄姓人群聚居,多存白合、白尧、白村、白家庄、白塔及周边区域的白城、白团等村名,是否与狄族人和中山国有关,有待专家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挖掘考证。

作者:魏庄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