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阎肃成为西南青年文工团的一名演员。
作为新人,他特别机灵,团里的大小事务,但凡能帮得上忙的,他都会去抢着做。
正是因此,阎肃练就了多才多艺的本领,创作、编剧、导演他都在行。
阎肃下有两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
父亲去世得早,作为家中长子,除了自己,还要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妹妹。
阎肃在单位特别积极上进,也特别有才华。
1955年,按照工作调动要求,阎肃到空政文工团工作。
那几年里,生活特别艰辛,阎肃即使作为文艺工作者,也要跟着到连队基层体验生活。
做饭、养猪、打扫卫生、搞维修,他样样都做。
在一线体验生活的日子里,阎肃创作的源泉喷涌开来。
1959年的一个傍晚,他和战友们在夕阳里,看着战机训练归来,脑海里的音符开始跳跃起来,于是创作出了《我爱祖国的蓝天》。
当时,这首歌在全国广为流行,作为词作者阎肃在业内开始小有名气。
这一年,阎肃28岁,放在那个年代,早该结婚成家了。
阎肃也渴望婚姻,一来因为出身贫寒,生活极为拮据,养家会让他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沉重。
二来在部队待了几年,接触女孩的机会少之又少。
没钱没机会的阎肃,终于在1960年遇到了李文辉。
李文辉经大姨和文工团团长做媒,与阎肃处起了对象。
一开始,两人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北京。
那时候交通远不比现在便利,见一面并不容易。
他们只能通过书信进行交流。
写东西是阎肃的专长,每封信寄出去,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甜蜜。
当时,阎肃与李文辉都互赠过照片。
阎肃精心挑了一张较为帅气的照片,李文辉看后觉得小伙子很精神。
通过一段时间的书信传情之后,遭受缘悭一面之苦的李文辉,终于忍不住跑到了北京。
初次见面,李文辉挺失望的。
02照片中的阎肃,与本人有点不一样。
古往今来,大部分年轻人处对象,都追求“外貌至上”。
当李文辉看到眼前,个子不高,相貌平平,甚至还有些驼背的阎肃时,心里不由产生了一种落差感。
这感觉就好比当代年轻人网恋,两人在网上聊得火热,奔现之后被现实泼了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