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要求

首页 > 社会 > 作者:YD1662024-04-19 17:57:04

2024年2月23日凌晨4时39分,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导致火灾的原因和后果,一时间成了舆论的热点话题。

2月26日,应急管理部召开部党委会和部务会。会议指出,深刻吸取近期火灾事故教训,督促各地突出“三类场所”和高层居民楼等,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突出问题。

2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果发布会暨百人会论坛(2024)专家媒*流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共同发布了联合研究报告《驶向2030: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与展望》。

2月27日的晚间,广东深圳东莞一小区地下车库内,一台奔驰EQB发生了自燃,火被扑灭后,这台奔驰EQB已经被烧得几乎只剩框架,甚至周围的车也受到了波及。

应该说这是一次发现及时和处理及时不幸中的万幸事件。如果晚几分钟发现?如果消防已无法进入地下车库?建筑物上的人群和物资,包括周边的所有设施,都将成为第二个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电动自行车所为,一个是电动汽车所为。

因多次在今日头条发表对电动汽车善意的观点,自然,也提出过比较尖锐的意见(如:电动汽车骗补窝案,至今不能司法介入,骗取中央财政资金,居然还能如此逍遥法外,天理不容;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不是电动汽车;两个轮子叫电动自行车,四个轮子就叫新能源汽车,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语言环境急需科学净化等)。

八天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燃导致火灾、安全防范,成了政府行动、媒体关注、产业反思、消费者维权的网络热点(笔者预计,也会是即将开幕的“两会”话题)。有朋友问笔者,能否也说点什么?对此,笔者梳理进入2024年写在今日头条上的文章,认真看看,其实观点内容,已经尽在其中。链接如下,推荐感兴趣读者回看。

1月1日

1月1日

1月2日

1月22日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9日

2月6日

2月12日

2月14日

3月2日

刚好11篇,应该阐述清晰了。在此笔者向对电动汽车感兴趣的读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茶余饭后思考,或与同事交流探讨明辨,同时善意推送给电动汽车从业者。

建议一:焦虑”不应用于“沽名钓誉”和投机“新能源汽车”,其“遮羞布”,一旦被消费者扯开,尴尬的局面和索赔的法律诉讼,创造电动汽车使用“焦虑”的院士和专家们,不会为企业担责的。放纵“焦虑”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就等于放纵汽车工业的产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恳请专家(包括院士和学者)、业界和媒体,不要再将“焦虑”一词,用于掩盖电动汽车的短板和缺欠了。严肃地说,将有病态的“焦虑”,销售给消费者,其行为就是欺诈。

在百度百科查“焦虑”,得到如下答复:“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审判过程中以及服刑改造过程中都会伴有焦虑情况出现,严重者也可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想想看,将存在“焦虑”“病态”的电动汽车售卖给消费者,就不怕后续麻烦嘛?

建议二、不要在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解读中,非专业地使用“渗透率”一词。本就非专业,还丢人现眼,没必要。“渗透率”一词的全名,应该是“市场渗透率”,属于管理学营销学当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市场渗透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即立足于现有产品,充分开发其市场潜力的企业发展战略,因而也被称为企业最基本的发展战略。

而在市场渗透战略的前提下,预期目标的产品或服务,与当时市场可能拥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市场渗透率。计算公式为预期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需求。

对于有形的商品,也可以指在被调查的对象(总样本)中,一个品牌(或者品类、或者子品牌)的产品,可能的使用(拥有)者的比例。它是一个品牌在市场中位置的总和,是多年形成的结果。

现在,电动汽车将“市场渗透率”与“市场占有率”混淆使用,解释不清,概念不清。明明用一个市场占有率就够了,非要人为地“创新”,或者来一个“沽名钓誉”的美名。此类乱用名词的做法,最起码负有扰乱汽车行业语言环境之嫌。

建议三、在27号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果发布会暨百人会论坛(2024)专家媒*流会上,有一位院士,为电动汽车赋予了一个新的头衔,或者说是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帽,提出电动汽车起到了“科技平权”的伟大功绩。请问:电动汽车“零排放”的提法科学吗?提出电动汽车“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借道超车”、“换道超车”的道在哪里?唯心的提法符合客观事实吗?用“科技平权”来叙说电动汽车自己的优势,应该属于唯心论吧?但凡有点科学知识、有点哲学知识,有点辩证法知识的人,都不可能赞同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给予“科技平权”的美名。对此,笔者四问:

一问。中国电动汽车享有政府和管理机构给予的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支持和财政补贴,至今还在享受豁免机动车购置税缴纳和机动车绿色号牌(路权优待)的政策,有资格说电动汽车起到“科技平权”的作用吗?

二问。电动汽车贡献率在那里?产能严重过剩,品牌无从谈起,核心技术还是穿“汉服”的舶来品。庞大的废旧动力电池无污染回收和无所不在的“焦虑”,是你“科技平权”的成就?

三问。违背基本科学知识,忘却历史发展进程,把中国的电动汽车“沽名钓誉”地叫成新能源汽车,是“科技平权”的“正义”行动吗?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这里指停产潮和价格战),是你“科技平权”的功劳吗?

四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是你电动汽车“科技平权”的功劳吗?倒是应该说现在中国汽车产业产能高度过剩,是你电动汽车“科技平权”给带来的后果。是你“科技平权”造就了中国电动汽车数百家企业在不健康的环境下投资建设。在此,特别提醒我们的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监督者,千万不要让“科技平权”的词句来掩盖当下中国电动汽车如此尴尬的局面。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电动汽车现在回到实验室去不丢人?现在看来,疑问我们的电动汽车是不是根本就没有走过实验室这个阶段,没有资格和不敢再回实验室去也就正常了?

建议四、认真思考一下,中国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制造大国,消费大国,其基础是什么?是技术还是品牌?是价格还是服务?仔细想想,答案每一位从业者都知道,唯一的答案就是补贴吧。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一个本就属于竞争性的产业,一个建立在补贴基础上的汽车产业,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夏,如何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答案。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用“科技平权”给当下电动汽车戴高帽,太牵强,不合时宜,更不应该。

查百度文库名词链接“科技平权”名词,得到如下解释,抄录附后。我们在创新进步时,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即害人,也害己。丢人现眼?保留一点学术尊严的感觉会非常美妙!

作者:魏安力

编辑:杨慧中

查百度文库名词链接:“科技平权”名词解释

1. 定义。科技平权是指通过科技手段消除社会不平等,保障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科技带来的福 利和权利。科技平权强调的是利用科技手段来弥补社会差异,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同等的机会和资源,不受性别、年龄、种族、阶级等因素的影响。

2. 目标。科技平权的目标是通过科技手段来打破社会阶层固化,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体来说,科技平权的目标包括:消除数字鸿沟、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就业机会、保障公民权益等。

3. 实现方式。实现科技平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a.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速度;b. 推进数字化普及,提高全民数字化水平;c. 推广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d. 加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保障公民权益;e. 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推动经济发展。

4. 意义。科技平权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体来说,科技平权的意义包括:a. 提高全民数字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b. 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 保障公民权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5. 挑战与应对。虽然科技平权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保 科技平权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 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支持,保障科技平权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b.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 c.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d. 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推动科技平权向更深层次发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