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
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继承了元朝设置的大部分行政建制,但撤消了甘肃行省,将其东半段划入陕西布政司(省级),河西走廊所在的西半段改设陕西行都司,西界只到嘉峪关,治所甘州卫(今张掖),西宁州改称西宁卫。
“行都司”是以军事为主、民政为辅的边防机构,明朝在全国设立了五个,陕西行都司主管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
明朝名义上统治着西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但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只要他们承认是明朝的藩属就行。
▲明朝的陕西行都司
清朝统一全国后,首先撤消陕西行都司和陕西布政司,合并为陕西省,然后在1667年即康熙六年,从陕西省分出甘肃省,兰州被划入甘肃并作为省会。
这次陕甘分家,使陕西省基本达到了现代的规模,甘肃省则比现代大一些,包括河西走廊、河湟地区和宁夏全境。
至此为止,西宁所在的河湟地区,行政上一直跟河西走廊绑在一起,属于中原文化圈范畴,并且是青藏高原最早设郡县的地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城镇。
▲清朝陕甘分家
清朝在边疆采用驻扎大臣制度,分别在1724年和1728年设置了青海事务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简称驻藏大臣),管辖青海和西藏两个地区。
考虑到青海地区有很大比例的蒙古人,和西藏的情况不尽相同。驻藏大臣的治所在西藏拉萨,青海事务大臣的治所却不在其辖区内,而在甘肃省的西宁。
▲青海办事大臣辖区(省级)的治所在甘肃西宁
因为青海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城镇,距离青海最近的大城镇是西宁,虽然不在青海办事大臣辖区内,但相距不足100公里,与内地的联系也更方便,青海事务大臣的治所设在此仍能实施有效管理。
此外,河湟地区有山有河,有利于军事防御,显然更适合作为青海办事大臣的治所。
高原牧区所需的粮食、茶叶等物资,主要通过西宁及河湟输入,许多藏民和蒙古人尤其是不少部落首领,也常年居住在这里,西宁事实上已经担负起青海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