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次年,他参加立法议会选举,却因为他不会读写中文,被认为他没资格代表华人选民。
李光耀气得要死,制定了疯狂的学中文计划,把中文学得贼溜,后来还是当上了立法议员。
当时,英国殖民统治已经衰弱,新加坡抓住机会于1959年宣布独立,年仅35岁的李光耀当选成了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
独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
经过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但合并后,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沙文主义导致新加坡人广受排挤,所以,1965年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告独立。
新加坡当时能独立,完全是由于马来西亚当局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中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忧虑,而强行把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的。
当年的李光耀和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为了留在马来西亚曾经多次请愿,新加坡真的独立以后,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就是个弹丸之地,没有自然资源,没有工业,传统的港口贸易日趋式微,内部有民族冲突和暴乱的威胁,而旁边还有随时可以切断新加坡供水的马来西亚和虎视眈眈的印尼。
这么小的地盘,想要成为独立国家,在强国如林的地球上怎么博生存嘛。穷则思变,李光耀开始想办法,发誓要把新加坡建设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发生战争,几分钟就被打下来,所以,李光耀先是寻求国际社会的承认,加入联合国——这样,别的国家若是皮痒了来打你,就是侵略,道义上就站不住。
紧接着,他抱上英国大腿,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虽然英联邦是个松散的组织,但哪个国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给老英国几分面子吧?
他还向侵略过这块土地的日本学习管理。
新加坡虽然也被日本侵略过,但他们对日本的感情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移民,那里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地盘,而且日本侵略时间不长、烈度较小,所以,他们比较容易原谅日本
与此同时,李光耀向以色列学习全民兵役,组建了武装部队。
在外交方面,他向瑞士学习,在外交上搞中立,在国际社会上不惹事、不树敌,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几套组合拳打下来,李光耀觉得被大国侵略的可能性变小,于是,他着手发展经济。
那时候,中国忙着搞十年浩劫呢,李光耀觉得向西方学习和靠拢才是新加坡实现逆袭的路径,于是,他强令学校进行英语教育,取消传统华语教学,开始发展轻工业、外贸、金融、港口经济。
在执政中,他注重打击腐败,赏罚严明,新加坡一时政治很清明,像违法之后“下不为例”的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在新加坡发生,因为犯法的人一被抓到就要罚,罚到你怕。
到底是小国,人口又少,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新加坡慢慢变得繁荣了起来。当然了,亚洲四小龙之所以能迅速繁荣强大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而且当时的中国还没有搞改开。
中国一搞改开,李光耀又敏锐地察觉到东方大国即将崛起,马上在全国推行讲华语运动。
在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新加坡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内忧外患,在经济上完成了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转变,更是获得了极大的国际地位(新加坡人民去全球170多个国家免签)。
新加坡的法制健全程度、社会能见度和公平度、城市宜居度、民众的富庶程度也令人叹服,至少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个国家的。
李光耀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牛逼的创业者,只不过,别人把一个企业搞起来了,而他搞的是一个国家。
新加坡之所以能创造这些了不起的奇迹,当然不能只归功于李光耀一个人。
一个弹丸之地能创造这么了不起的奇迹,当然得靠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的成全。
天时的话,战后五十年本就是各个国家飞速发展的五十年。
地利方面,新加坡拥有两项别的国家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想不富裕都难。
一个是马六甲海峡每年的海峡通过费用以及港口贸易,给新加坡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加坡周围都是穆斯林国家,在伊斯兰教义里面,存款借款收取利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这些国家的资金,总要找一个能给年利息的来往又方便的安全度高的地方,恰巧新加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人和方面,李光耀的政治思维非常西方化,他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之新加坡华人占多数,这些华人本就素质相对比较高又很团结勤奋,决策者和民众一起努力建设这个人口比不多的国家,发展起来非常容易。
02
2005年,李光耀让自己的儿子李显龙成为了新任总理(第二任总理吴作栋实际上是听李光耀话的,只是一个中间的权力过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