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褚时健去世了。一个90多岁的老人,已是风烛残年,去世也算不上意外。按中国的传统,是喜丧。
夫人的两个动作让人震撼在一次访谈中,褚时健夫人马静芬说:“褚时健走了,我到他的墓上要做两个动作。第一个是三鞠躬,因为他是我老公;另一个磕三个头,因为他是我师傅!”
主持人:褚老是你的师傅,他都教了你什么啊!
马静芬:我不会做买卖的,就是跟了他这些年,经常听他说什么叫成本,什么叫利润,我才学会了一点,所以他是我师傅。他磨练了我,我这一生是社会磨练我,褚时健改造我。
主持人:他还改造了你?
马静芬:是啊!如果他不改造我,我还是褚马氏,只知道靠着丈夫找温暖。2014年我把褚橙庄园建好了,开业典礼大会上我才宣布我叫马静芬。
主持人:那褚老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马静芬:他只说了我跟他比肩了。我要感谢他,没有他这样做的话,也没有现在这个条件。马静芬在接受访问时回顾了自己与褚时健共同走过的日子,她说最多的就是感谢磨难。因为磨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让他们在成功之前学会了感谢生活带来的磨难,感谢磨难也是感谢生命的馈赠。
多灾多难的出身1927年12月24日,农历腊月初一,云南省华宁县禄丰乡矣则村的褚姓农户喜添男丁,从属相上说,属兔。这个男孩,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烟王褚时健。
在中国内忧外患的1927年底,褚时健出生在玉溪华宁县南盘江边的一个农户家庭。少年时期,因为日本飞机轰炸滇越铁路,他的父亲受伤英年早逝。
褚时健从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拿鱼、烤酒,样样都做。在一次捕鱼戏水时,他沉入两米多深的南盘江,是表哥把他从水中捞起来,捡回一命。大难不死的褚时健,从此开启了他颇具传奇性的一生。
“小时候,没有收入,无法支付学费。我就跟着长辈们学习烤酒,自己挣学费。”回忆童年,褚时健说,“为了不亏本,那时就学着计算成本了。”
“我小的时候,日本飞机轰炸滇越铁路,我父亲外出办事时,正好遇上轰炸,震伤了心脏。”说到自己的父亲,他回忆道,“伤到心脏后,身体一直不好,我还年轻的时候,他就去世了。”
“既要赚钱,又不能粗制滥造,做事就要很用心。”说到烤酒往事,褚时健说,“少烧一些柴,掌握好出酒的时间,一斤粮食出六七两酒,就赚钱了。在当时,我做到了。村里有些大人都想不通:同等数量的粮食,一个小孩子,怎么能烤出这么多酒来。”
履历显赫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任边纵游击队2支队14团9连指导员;
1950年-1952年,任征粮组组长、盘西区区长,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197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红光农场改造,后任新平县畜牧场、堵岭农场副场长,曼蚌糖厂、戛洒糖厂厂长。
第一次创业的故事1967年,褚时健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在新平县红糖厂担任厂长。
新平县是一个基本没有工业的特困县。县里也没有钱补贴,都是靠省财政负责平衡。
走进工厂,褚时健看到的是:全厂就靠土灶上从大到小的八口铁锅熬糖,烧锅用的是木柴,水磨碾过的甘蔗汁直接倒进锅里熬。
面对19公斤甘蔗熬制1公斤红糖要消耗36公斤木柴的低效率,褚时健扼腕感叹:“压缩消耗,减少浪费,就是在变相创造利润。”
他自己说:“在那个时候我们新平县的小红糖厂,一般都是亏本20万到30万,60年代30万购买力是很强的,我们开始搞了以后,就不亏本了。”
神奇的是就算是那个特殊的年代,褚时健的红糖厂都能做到全云南地区质量最好,盈利最多的乡办企业。
最传奇的中国烟王1979年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从此开开始打造后来著名的红塔帝国。从1981年到1989年,玉溪卷烟厂从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先后引进了技术领先的制丝、卷烟、包装、滤嘴成型等先进设备89台(套)。1990年,玉溪卷烟厂年生产能力达113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