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抚养费问题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热议话题。前不久,#夫妻离婚后孩子抚养费到底该怎么定?#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7亿。
近年来,关于抚养费的支付标准,各地法院尺度不一,引发舆论热议。比如上海要求抚养费最多不超过月总收入的20%;江苏规定男方每月支付抚养费不少于50元,女方在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广东则提出“抚养费的总额一般不得超过父母双方总收入的30%。”
最高法相关司局负责人曾表示:“不能简单以一个月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来作为计算的标准。”但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如何计算合理的抚养费,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事实上,关于抚养费标准的讨论,从来不缺乏争议。支持者认为,抚养费是对孩子成长最基本的保障,要确保孩子的生活水平不因父母离婚而降低;反对者则认为,从实际生活来看,很多高收入家庭的负担都沉重,按照“谁收入高,给谁”的原则来确定抚养费显然不合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抚养费究竟该怎样算?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我看来,抚养费标准的制定,不能单纯依赖于收入数据,而应更多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孩子的实际需求。比如有些孩子可能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对营养的需求远高于成年人,这时如果抚养人给孩子提供更好、更充足的饮食,显然是必要的。再比如,有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本就紧张,如果抚养人能协助接收一方参加亲子活动,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二,抚养人的经济条件。虽然很多人吐槽“养孩子比养车贵”,但这并不是说抚养人就没有责任。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且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如果抚养人本身经济条件就不好,还要承担和另一方相当甚至更高的抚养费,必然会加大其生活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其三,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我国南北差距大,城市与农村差距也很大,各地区的消费水平、生活成本等都有很大差异。如果照搬“一份钱一份货”的逻辑来确定抚养费,既不科学,也很难执行。所以,有必要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制定差异化的抚养费标准。
抚养费问题绝非“一笔勾销”那么简单,不能简单地用数额大小来衡量父母对孩子的爱。我们期待“抚养费纠纷”能越来越少,但只要存在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