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山区的孩子知道丛飞生病后,因为没有办法去到深圳看望他,只能写信慰问。
贵州的一位高中生罗某艳写信给丛飞,希望丛飞爸爸的病快点好,等他康复以后,等自己毕业以后就带丛飞去看大海。
并且表示自己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丛飞资助的第一个小孩高果,当时就读于西安音乐学校,同时也是丛飞的弟子。
高果对记者说:
丛飞老师对我恩重如山,一直义务教我声乐,还接我到深圳家里,没让自己出过一分钱,没有丛飞老师,他绝对考不上音乐学院。
湖南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某词先生,曾经接受了丛飞八万多元的资助,使得他顺利读完大学,还成为了一名作家。
得知丛飞生病后,胡某拖着不便的身子专程赶往深圳看望丛飞,他还告诉丛飞,自己现在有能力并且也资助了6名学生。
诸如此类的感恩事例不少,这才是丛飞真正想看到、想听到的话,这才是他这种下的善因所结出的部分善果。
所以,媒体的报道、观众的注意力不应该只是放在那些忘恩负义的特例上。
对于那部分人,我们应该遗忘,他们种下的因一定会结出相应的果。
062006年4月20日,丛飞不幸离开了人世,终年37岁。
深圳人民自发地走上街头为这位英雄人物送行。
积极乐观的丛飞在生病期间一直以笑脸迎人,并且还跟邢丹约定:
不管以后什么样的结果,一定要微笑地面对每一个人,不要给大家一种很悲、很痛的感觉。
所以丛飞所有的病房照片,全部都是微笑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