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三年(583年)
以渝水改楚州为渝州
并沿用至唐、宋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就有“思君不见下渝州”句)
充分说明嘉陵江对重庆城的母亲河地位
(在现存的两幅宋代地图《禹迹图》《华夷图》中,今重庆均标作“渝”。拓片@美国国会图书馆藏 约1933年)
此后
直到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重庆才由“渝州”改名为“恭州”
但此时
以“渝”指称重庆已形成了强大的历史惯性
之后又历元、明、清而至民国八百年的使用
“渝州”“渝城”“渝市”也都成了指代重庆的专有名词
(创办于1897年的重庆第一份报纸就叫《渝报》)
2
山水:山城、江城
相对于历史底蕴深厚的“巴”“渝”
“山城”“江城”这两个别称
则是对重庆自然特质的最精准凝练
尤其是“山城”
仅仅是这两个字
便能营造出一种“山在城中,城在山上”的场景感
一种世界大城市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重庆城池起于渝中半岛层岩之上
自古以来
其予人的印象
便是“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语)
便是“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
(清末名臣张之洞咏重庆古城之势)
便是“俯瞰石城如龟,自下望之若天半然”
(民国向楚《巴县志》中对重庆城的描述)
一言以概之
“山城”二字就是重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
最大的城市特质
当然
“山城”正式作为重庆的别称
而开始渐为人知、广为人用
还是在抗战时期
(战时曾寓居重庆的丰子恺,创作了漫画《山城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