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犀牛:爪哇犀是犀科独角犀属动物,成兽体重1200~1500千克,体长2~4米,肩高1.2~1.7米。其皮肤呈灰色到暗灰色,犀角为黑色,体表通常无毛,皮肤上有镶嵌状多边形纹路,类似鳞片,四肢上的纹路最清晰,足部还存在气味腺。
爪哇犀曾分布于孟加拉国、缅甸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最后的种群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最西端的乌戎库隆(Ujung Kulon)半岛。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地区,特别是在水源附近,常出没于乌戎库隆的河流、沿海区域及相关植被带,主要取食木本植物,很少食用草本植物。
爪哇犀的平均寿命为30~40年。2019年,爪哇犀被评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级别。截至2018年,世界范围内的爪哇犀种群仅剩68只。
远东豹是独居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和捕食。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各种有蹄类动物,如梅花鹿、麝、狍子、驯鹿、野猪等。远东豹的动作敏捷,善于爬树和跳跃,能够在复杂的地形中追捕猎物。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森林砍伐、非法狩猎和栖息地破坏等,远东豹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远东豹已被列为极危物种,并受到国际和国内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远东豹及其栖息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狩猎和贸易等。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远东豹保护的意识。
它体型较为小巧,全身有明显的角质鳞甲。头部相对较大,吻短而钝。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
扬子鳄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生物进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其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扬子鳄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相关保护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以确保这一古老物种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