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灵石县来说,人口超20万,隶属于晋中市,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一
首先,灵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在地理位置上,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东靠沁源,西连交口、孝义,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灵石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即居于谷地之中,乃为晋中通往晋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就灵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赵国、魏国都在争夺这一兵家必争之地,今山西省灵石县一带先属赵国,后属魏国。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晋中市灵石县一带属太原郡这一建制。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太原市区西南汾水东岸),包括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汉朝时期,今灵石县一带属西河郡这一建制。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灵石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晋朝时期,该地区属西河国(西河郡改)。南北朝时期,今灵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今灵石县一带属平周县(今县级介休市一带)。
三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从平周县分出部分地区设立灵石县。就灵石县这一地名的由来,一种说法是隋开皇十年,隋文帝“巡幸开道,得瑞石,遂于谷口建县,因名‘灵石’。”。另一说,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唐朝建立后,灵石县属吕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灵石县改河东道属汾州。开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这位皇帝在位时,灵石县属太原府这一建制。宋至道三年(997年),灵石县属河东路汾州。
四
最后,公元1116年,灵石县属霍州。公元1123年,灵石县属汾州,贞佑三年(1215年)改属霍州,一年后还属汾州。顺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灵石县改属霍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灵石县属山西承宣布政使汾州府。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灵石县属山西省霍州。到了1914年,灵石县属河东道,1928年,灵石县直属于山西省。1958年,灵石县并入介休县。1961年,恢复了灵石县这一建制。1999年9月,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灵石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灵石县总面积达120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6万人。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