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员工们对这次的技术培训反响不错,大家都很愿意学习新技术。"李明在下一次汇报时带着一丝兴奋告诉王刚。
"看来我们选择相信员工的潜力是正确的。"王刚着实为李明这几天的变化感到欣慰,"下一步,我们就要开始检验成果了。"
就在员工们的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李明也没忘记他的主要任务——招人。他开始针对性地向社会招聘特定的技能人才,以填补特定工序的缺口,并提出了更为灵活的工作机制,以吸引那些厌倦了传统工厂模式、渴望变革的年轻人。
"主任,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弹性工作制,"李明在一次工作总结会上提出新的建议,"这样既可以减轻员工的压力,又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王刚点了点头,认真地考虑李明的提议。"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我们试试看效果如何吧!"他给了李明一个肯定的眼神。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李明观察到车间里渐渐有了些许的变化。员工们的工作状态更加专注,他们在机器旁边游刃有余,似乎每一次的调整和操作都更加得心应手。而这一切正是李明和王刚长期以来一直期望看到的场景。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李明紧张地站在主任王刚的办公室里,他手中的文件夹装着近来所有的招聘数据和他对市场的分析报告。思绪万千,他不禁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所有努力——收集数据,对话员工,甚至在人才市场挨个询问——每一步都在为了车间能够在人手不足的窘境中找到出路。
"主任,这是我搜集的所有资料和我们可行的招聘方案。"李明呈上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尽管他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但仍难掩其中的焦虑。
王刚接过文件夹,目光在一行行数字和条目中审视,面无表情。好一阵子后,他抬起头来,看着李明:“你这做的工作很充分。”他的声音低沉而沉稳,李明忍不住屏息等待后续。
然而,出乎意料的,王刚轻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分难以察觉的释然:"你这担心的可能有点多了。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急于招人,而是先从提升现有员工的熟练程度入手。"
李明愣住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错愕。这番话与他的预期完全相反,他几乎是本能般地反驳:“但是...人手确实不够,订单又在增加,如果我们不尽快招到新手,生产线上..."
"助理,"王刚打断了他的话,语气转为严肃,"你看过最近车间的数据吗?订单虽多,但我们的效率也在提升。再说,快速招人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因为磨合期而影响效率。"
"可是..." 李明试图再辩,但当他对上主任那双深邃的眼睛时,内心的焦虑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抚。
王刚站了起来,朝着窗外的车间指了指:“看看他们,每个人都在为了这个车间的生产而努力。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我们先从培养和激励内部员工做起,尽可能让他们的技能得到提升。至于招聘,我们也会适当进行,但这不是当务之急。”
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流涌入李明的心田,他第一次从主任那里感受到了一种沉静的力量,这是对车间,对员工深深的信任。也许,他真的考虑得太多了,也许,这个车间的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能共同克服困难的团队。
重重地点了点头,李明收回了文件夹,转身走出办公室。他知道,接下来他需要做的,不再是数据和计划,而是信任和行动,信任这个团队,采取实际行动促进每个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