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细心的德州市民会发现,连日来朋友圈中刷屏的寻人、救援等启事中,都有一支名叫“蓝天救援队”组织的身影。
统一身着蓝色制服,危难时刻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做好事自掏腰包,队伍却愈加壮大,由最初的20人增加至200余人,自2017年至今已执行救援任务近300起,这就是德州的蓝天救援队。近日,记者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凡人义举故事。
“9958,随叫随到”
“我有着深深的军人情怀,从小就希望成为一个英雄,能够保卫更多的人。”德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发起者杨岸英是广川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公职人员。2017年,在朋友口中了解到这一组织,他向北京总部发出申请后,于当年3月份正式成立德州蓝天救援队。为了让求救者更方便地记住求救电话,德州蓝天救援队还开设了与“救救我吧”谐音的公益遇险紧急救援电话:2369958。“关键时刻不退缩,随时能够冲锋陷阵。”杨岸英说,这是加入蓝天救援队的最基本要求,前期通过体能和理论等专业考核,拥有了20人的初创队伍。目前,队伍共有40名正式队员,近200名志愿者,他们多是退役军人和户外爱好者。
其中,作为扛过枪的退伍兵,副队长张森和行动部长董建,每周六都会带着队员们进行常规训练以提高团队的协作力。同时,在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下,救援队逐渐添置了声纳测试仪、CPR人体假模等先进仪器,为组织提供了硬件保障,逐步为后来一次次成功救援奠定了基础。
平时,队友们从事着各行各业,在国企、银行、工厂的岗位上担任着不同角色,可一旦接到救援任务,他们就要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飞身至现场,待任务完成后再默默回归到岗位上。
这样的状态,犹如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让人神往也肃然起敬。
“不抛弃,不放弃”
“忠诚卫士、无私奉献”“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在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不同落款的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7年5月2日,那一天让董建永远都无法忘记。当天,平原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三名孩子同时溺水,在村民与消防队的紧急施救下,两名孩子成功得救,但其中一名15岁的女孩不幸溺亡沉入水底。
当时正逢村子里开闸,水流十分湍急,河中泥沙厚重导致水质极差,当地消防部门费尽力气也无法判断女孩的位置。
得知情况后,救援队队员们带上设备立即奔向现场。但是从下午6点一直捞到翌日凌晨两点,都没有发现女孩,岸上观望的村民们都觉得打捞无望,渐渐离去,甚至连女孩的爷爷也提出了用渔叉的下策。“死者为大,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找到她,更要维护她最后的尊严。”董建说,那晚临时撤离后,他虽然疲惫不堪却始终辗转难眠,“在仪器里,我能清楚地看到女孩趴在那,离我并不远啊。”
第二日天刚亮,救援队又赶回了河边,直至晚上11时,大家终于将女孩带回岸上。女孩的爷爷老泪纵横,握着队员们的手跪倒在地上。“任务随机性大,大家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都是常事。”董建说。因为救援队没有任何收入,对于这种“费力”的事,起初难免受到家人的质疑。2017年年会时,董建将家属们邀请到了现场,一同分享一年来的感动与收获,看到一幕幕救援现场的回放,她们无一不被感动,并成为了蓝天救援队的拥护者。
2017年冬天,市郊一位患有小脑萎缩色的八旬老人走失。寻找整日后发现,老人在一条水沟中溺亡。接到任务后,队员们迅速集结前往现场,在声纳测试仪的帮助下成功将老人打捞上岸。老人虽已不幸离世,其外甥女婿却感激不已,承担了团队年会的所有费用以示感激。“虽然救援是本职任务,但我却希望救援电话永远都不要响起。”董建说。
“只收微笑,不收钱”
近日,随着一起起备受市民关注的儿童走失救援的事情,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团队才逐渐地真正走入了市民的视线。
每当在救援现场,时常会有市民询问他们要收多少钱,得到的统一回应是:“我们只收微笑,不收钱”。“做志愿服务首先要学会感恩。”张森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们获得的更多,这其中包括个人价值的提升、能力的提升、境界的提升,所有的收获都要比付出的多,并且是金钱所不能获得的。
可毕竟是救援,兄弟们整日穿梭在危险之中,令张森整日都捏着一把汗。原本应是“同在蓝天下,携手做公益”的口号,如今被他改为“同在蓝天下,生死是兄弟。”他说,共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让兄弟们建立了超越生死的感情,这是任何职业都换不来的,这种感情弥足珍贵。
另外,在采访中,董建向记者表示,除了溺水打捞救援,如今蓝天救援队执行最多的就是儿童走失类任务。借此机会他想提醒各位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所需才是防止孩子做出极端举动的最有效措施。“假如孩子走失,家长也要保持冷静,在报警或寻求救援时要准确说清孩子走失时的穿着、交通工具,及时更新照片,并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去向,以配合救援队员及时找到孩子。”董建说。
目前,德州蓝天救援队正在筹备县域分队的建立,他们表示十分欢迎有时间的、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及企业加入蓝天救援队这一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