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非八大总督莫属,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管辖京畿重地,地位特殊。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就是两江总督了,甚至有时不比直隶总督弱。
总督在明朝时就有了,初为朝廷临时派出,处理特殊大事,统筹相关省份,事办完就撤销,后来逐渐形成正式的官制。清朝时,总督为正二品,多有加衔,加侍郎衔或尚书衔,就是从一品;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相当于内阁首辅。总督掌管辖区内的军政大权,权势非常大,和土皇帝差不多。
图-俯瞰北京故宫
清朝疆域辽阔,设有八大总督,加上不设总督的河南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共有11个总督或巡抚辖区。这11个辖区如果一定要挑出两个最重要的,则是北直隶、南两江。北直隶是国都京师所在、天子脚下,直隶总督都是皇帝绝对信任的人。但京师周边地区都不是盛产钱粮之地,所需的钱粮往往都要从两江总督辖区的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调集。
两江总督辖区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设直隶,靖难之役朱棣推翻建文帝后迁都北平,原来的直隶改称南直隶,明朝钱粮主要仰仗南直隶。清朝入关后定都于京师,南直隶依然是朝廷的钱袋子和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