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电影在宋老二还猪的大团圆中谢幕,那几个买地的老板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电影中埋伏了许久的这条故事线,连虎头蛇尾都算不上,因为它"尾"都没有。
结构与风格:试图用现实犯罪片的外壳,包裹一出黑色喜剧不得不说,《追凶者也》中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地方,有太多曹保平惯有的特色。
比如具有高还原度的表演,不仅仅被大家夸赞的那几个主角,在电影中的角色饰演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演出了更强烈的人物情绪;更在于电影中主要的几场群戏里,那些镜头边边角角里的群演,也十分出色。
印象最深刻的,是替死的猫哥和一脸懵逼的摩的师傅。他们是《追凶者也》中所有群演的画像,表示着每一个演员都在他该有的状态中、在他该在的位置上。
但,电影诚意虽足,依然犯了结构与风格顾此失彼的错误。
电影试图通过"憨包"、"小烂屎"、"土贼"三个章节,提供三个主角的视角,轮流讲述一遍同一事件中三个不同的侧面。试图将案件的线索割开,一点点地藏在三个章节当中,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又一点点地铺开在观众面前,以此来制造故事的悬疑感和戏剧性。
事实上,在电影的前两个章节里,也确实起到了这种效果,也因为这样的叙事结构,也有了电影中想要有的犯罪悬疑因素。
可电影一进入第三章节,开始在电影中添加黑色幽默这种元素的时候,就将这起案件唯一的悬念、也是最大的悬念打破了。
如果单独来看这章,这种将凶手从一开始就抛给观众的优秀电影,也存在,问题不算大。但如果将这个章节连同前面两个章节来看,就形成了一种前后不搭的矛盾。
因为整个故事的多线多视角结构,本意是在前两张给电影建立起一个犯罪悬疑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在电影的中间就给破坏掉了,硬生生地转成了一部黑色喜剧片。
看得出来,如此结构下的电影风格,本意是希望犯罪元素和喜剧元素的交叉出现,可以达到一张一弛的节奏效果。
可过于追求结构上的精巧和叙事上的技巧,使得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电影的前半部分在拍犯罪片,后半部分在拍喜剧片,电影头尾不一致。犯罪悬疑没能从一而终,黑色喜剧也不够充分。
多线叙事这种叙事结构,普遍认为比较优秀的,是《心迷宫》《罗生门》这类的电影,以及国产的《疯狂的石头》。以《心迷宫》为例,在多线叙事的结构下,故事线索被精准的埋设在电影的多条故事线中,悬念重生、细节满满。
"被烧焦的尸体究竟是谁"这个故事中最吸引人的疑问,始终吸引着每一个看《心迷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