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陈倩
日前,国家统计局在《求是》杂志上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995万人,位列14座特大城市首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等7城。根据2014年《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注的通知》对城市规模的划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为特大城市。武汉市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的差距。多名受访专家表示,武汉市人口稳定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协调发展利大于弊。7个超大城市,上海排名第一,成都新晋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说明,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此前,根据住建部于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符合中国“超大城市”标准的共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等6座城市,当时划分为“特大城市”的有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等10座城市。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此次划分,上海市以1987万城区常住人口位列7座超大城市之首,超大城市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排序,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14座特大城市人口依次为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介绍,城市规模的大小,与该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规模效应的作用将对市民的工作生活也产生影响。他说:“以服务业为例,如果规模不够大,将导致服务业的品种不齐全,服务业繁荣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14个特大城市,武汉位列第一,距超大城市仅差5万。在此次公布的数据中,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为995万人,距超大城市仅差5万,在14座特大城市中名列第一。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介绍,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自2014年起施行,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为特大城市。根据此次国家统计局统计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秦尊文表示,彼时,部分在武汉市内就读的高校学生尚未返校,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尚未100%复工。“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在2021年上半年,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规模,应该没有问题。”秦尊文介绍,在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武汉的表述已为“超大城市”。
不断扩大的超大、特大城市行列的背后,是大城市的扩张和对人才等综合发展要素的竞争。
2021年8月,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武汉高校毕业生就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就读于武汉市的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由2016年的42.18%逐年上升到65.12%,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留汉”“招才引智”等政策的大力实施,有力推动了人口素质大幅提高,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武汉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11.12年上升至11.96年。
秦尊文分析说,武汉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为“产城人”三者融合提供了“智造”基础。
未来武汉市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人口要增加,又必须要有产业做依托。
2020年年底,武汉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9大支柱产业、6大战略新兴产业、5大未来产业的“965”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市场主体在武汉的扎根落地、发展壮大吸纳了人口。
以9大支柱产业中的“光芯屏端网”中的“屏”产业为例,京东方、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等三大显示面板巨头均在武汉布局,5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光谷投资千亿元。不久前,武汉市最新落户政策发生变化,为服务企业和关注民生增加了政策支持。“武汉市产业结构基础比较好,创新带动创业的强度也较大。”秦尊文说,“武汉市具备两大优势,一是交通区位优势,一是科教优势。两大优势充分发挥,未来武汉市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
【专家声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
超大城市更需精细治理
超大、特大城市应该怎么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刘勇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比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城市的精细治理与服务。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未来城市化发展呈现三个新的特点。”刘勇说,第一是高度城镇化的同时,建立舒展的城市体系,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第二是城市空间的发展要呈现组团式的结构,避免摊大饼、空间结构混乱等问题。第三,城市的集约规划、有序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刘勇说,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为解决城市运行中的难题而建立起来的全面具体化、细致人性化、高效智能化的管理方法。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要考虑到五个方面:交通细致化管理、市场细致化管理、社会秩序细致化管理(人)、公共支出的细致化管理(财)、基础设施的细致化管理(物)。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秦尊文:
建设超大城市要补短板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表示,要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关注民生必不可少。
2021年7月,武汉市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指出,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教育、养老、便利店、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构建微型公共空间(场所)网络,打造10分钟公共活动圈。优化体育馆、博物院、图书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打造12分钟文体圈。持续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武汉样板,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和分级诊疗体系,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
秦尊文说,在建设超大城市过程当中,要注意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需求,补齐短板。武汉市正在进行的城市更新是其焕发新活力的必要举措,同时要继续推进智慧城市、宜居城市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数据多跑、人少跑,老百姓办事少跑腿,更方便。”
超大城市抢人大战中,武汉以5万人屈居人后,但未来不可限量
武汉高新产业增加值2083.3亿元,半年新增留汉大学生14.42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