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奖得主野依良治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打脸的剧情,这个计划进展得相当顺利。计划提出的时间尚未过半,但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目标。
你以为这下日本该大张旗鼓地庆祝吧?然而日本的行为却让人意想不到,他们并不满足,相反却在居安思危。
日本每年都会发布科技白皮书,分析存在的问题。2018年日本在科技白皮书中指出,获诺奖的都是年龄较大的研究人员。
目前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宅,愿意从事科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并且很多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攻读博士的决心。
在世界引用高质量论文次数的排名中,日本排名从第四位降至第九位,高质量的论文数量正在减少。
白皮书中提到,在科技投入上,日本2018年的投入是2000年的1.15倍,就是这种增加的态势,日本也不满意。
因为相比全球主要国家的科研投入增量,日本的增量很少。
日本诺奖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却在科研人员、研发经费、论文质量等方面自检出了这么多问题,可见日本有多么不满足。
由于日本长期的危机意识,不断发现问题,鞭策国民不断前进,促使更多人深入进行科研,从而不断获奖。
一直重视教育
如果说危机意识让日本有了发展驱动力,那么教育则是日本人获得诺奖的源头。
一万日元纸币
你观察过日本的纸币吗?日币从1000日元到10000日元上的人物都不同。
这些人不是国家*,而是日本生物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作家等等。换句话说,他们全部是在科学、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福泽谕吉的肖像印在日本最大的钞票一万日元上。
他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国家崛起的关键人物。著名女作家樋口一叶,留下了许多部经典文学作品,5000日币上印着她的肖像。
五千日元纸币
钞票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是国家宣传的一种导向。日本把这些名人的肖像印在日元上,是倡导国民尊重知识和科学。
当然,仅从宣传上引导国民尊重科学是远远不够的。纵观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历来重视教育。
早在1603到1868年,就是日本江户时代,有70%的日本成年男性识字,而当时伦敦仅有20%的人识字,可见日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