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亿大的单位还有什么,比亿还要高的单位是什么

首页 > 社会-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5 19:03:33

诺奖得主田中耕一

有一次,公司安排田中耕一测定生物大分子的质量。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不气馁,最终获得了正确数据。这次试验的成果让公司获利近1亿人民币,公司只奖励他700元人民币。

他却没有在意,依然乐此不疲地做研究。

从小职员到诺奖得主,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一步登天。这其实是田中耕一多年默默耕耘的成果。获得诺奖之后,田中耕一在一场发布会之后再也没有露面。

16年后,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了田中耕一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血液化验,老年痴呆症能够提前30年预测。这一成果再一次令世人惊叹。

兴趣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坚持匠人精神,踏踏实实地研究每一个课题,成功就在意想不到的时机降临了。

日本独有的社会氛围,促使人才不断井喷。

如果说日本模式有什么值得中国学习参考的地方,我觉得确实有不少。

强烈的危机意识、高度重视教育、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学家的工匠精神,种种因素相结合,促使日本屡获诺奖。

中国人很少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的科研起步较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刚起步。

教育体制偏向应试教育,学生储备的知识量大,但是创新精神不足。学术研究停留在理论上较多,应用于实践中不足。除了科技和教育原因之外,还有我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有待加强。

为提高科技实力,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排名从2000年第30位上升到2020年第13位。

中国推行素质教育,2021年实施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作业和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实力,积蓄力量,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能到达人类梦想的星辰大海。

. END .

【文|海风】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上一页12345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