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药间作不侵占农民可耕土地,农民可在可耕土地上继续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原有的林地、果园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北京市中药材总面积约为3.97万亩,其中林药间作种植模式占全市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林药间作达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现就2022年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提出以下生产建议。
1 ►林药间作的原则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进和种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道地中药材;第二,根据不同果树与中药材的生物学特征,组成合理的田间结构。如选用的中药材品种要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第三,配置比例要适当,坚持果树为主,优势互补的原则;第四,要加强田间管理,互促互利,控制矛盾,以确保双丰收。同时,还要注意不能互相传播病虫害,所种中药材不会是果树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等。
幼林间作黄芩
幼林间作射干
2 ►林药间作的种类选择
首先,选定的中药材品种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应在林下间作地上栽培。由于目前林果地多为山区坡地,平原废荒地和河流滩涂地,大多土壤贫瘠、肥力差,易受旱、易发生草荒。因此在中药材种类和品种选择上应选用耐瘠薄、耐干旱,与杂草竟争能力强的粗生易长品种。其二要综合考虑海拔、朝向、土壤湿度等因素。如低山潮湿的阴坡地、河滩地宜栽培耐阴耐湿的种类;高山阳坡地可种植耐寒喜阳种类。其三要充分考虑树龄大小。树龄小时,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高喜阳性药材种类;树龄较大时,应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比较耐阴的阴生植物。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果园,可以种植具有观赏性较高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种类。其四要注意药材品种是否能重茬。大多数药材种植后3-5年内不宜重茬,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轮作。
3 ►林药间作的模式
合理安排株行距、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植株间争肥、水、光能等矛盾,创造适宜的单植株生长环境,同时利用其行距空间,合理套种一些茎秆低矮、生长期短、株形瘦小的中药材品种,还可防止杂草生长。
幼龄林与中药材间作模式 林木一般栽种后需2-3年形成树冠,才能形成一定的荫蔽度。在这期间,合理套种茎秆低矮、株型瘦小、喜阳的中药材品种,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效益。如果树栽植后第l-3年,在4-5米宽的行距中套种中药材黄芩、板蓝根、丹参、桔梗、射干、苍术、金银花等植株较小、喜阳的品种。
幼林间作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