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个月,不摆棋子啦,画图
第五步:用棋子把乘法口诀摆出来。
乘法开始学习啦
第六步:继续练习加减乘除。
除法也会啦
第七步:开始列式计算。看例题,不讲解,模仿做题,自己总结规律。
2021年3月,完全是逻辑思维了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好奇这个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我要分享给大家,数学教育家双忠儒老师的《数学千层饼》。
双老师用毕生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数学的自学教程,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数学天才。
杨澜说过一句话:“父母的陪伴最终是让孩子脱离父母。”
这句话的意思很多家长理解不了,或者理解的不够准确。
我们教孩子用筷子吃饭,就是为了有一天不用再给他们喂饭。
我们教孩子洗衣服叠衣服做饭,就是为了有一天她在外面能够照顾自己。
这些生活的基本技能教会了,孩子用一段时间就不再依赖父母了,但是为什么学习要陪那么久,有的甚至要到高中呢。
在学习上,父母什么时候能放手呢。
这里要说的就是要培养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解题,一遍遍地讲,直到孩子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大了家长认为孩子能够理解了,讲几遍就应该会,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不一样,所以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学习的进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适合孩子的呢。
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专注力,才是真正的学习。
《数学千层饼》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1.用有规律的棋子来认识数字的规律。
2.把棋子按要求摆规范,这需要动手能力和专注力。不要小看这个摆棋子,让自己的孩子摆摆看,第一次能不能摆的像阅兵。
3.摆好棋子数棋子,是一个个数,还是一组一组的数。这个时候,就能感受到孩子在动脑筋思考了。
4.会用简便的方法数棋子了,就可以做加减法了。两堆棋子,一共有多少颗。观察孩子是怎么数,观察孩子什么时候会把不够10个的棋子补足再数,这个时候,孩子的进位概念就慢慢形成了。
5.从一堆棋子中减去一个数的棋子,观察孩子是一个个减还是一组一组的减,从哪里减,这个过程都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当我们观察到孩子用最简便的方法,很快地把答案摆出来的时候,数学的形象思维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大量的练习,让孩子自己向逻辑思维过度。
有了这个过程的练习,孩子的自学能力就慢慢建立起来,因为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父母只是旁观者,只告诉孩子棋子要摆规范。
通过几个月的练习,孩子就会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种学习态度也会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
总之,陪伴孩子学习,就是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在需要的时候给孩子鼓励就可以。如果有兴趣,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体会学习的乐趣。
相关阅读
精彩视频
热门推荐
搞笑趣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