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冬天修剪技术图解,核桃树冬剪时间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2-11-24 06:27:52

休眠期修剪也称冬季修剪,是在秋季落叶前后至翌年早春树液流动前修剪,伤口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有利于恢复,因此是修剪最好的季节。做好秋冬季节的修剪工作,来年可以省掉很多的养护工作。因此园林工作者越发重视秋季的修剪了。

核桃树冬天修剪技术图解,核桃树冬剪时间(1)

秋季修剪有什么好处?

1、可减少苗木自身营养消耗。

2、保证树木营养向树木根部和树干储存。

3、有利于消除病虫害,利于越冬。

4、修整冠型,提高景观效果。

5、伤口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有利于恢复。

什么时候修剪比较合适?

修剪时间不宜太早,则因气温低伤口不易愈合;又会因为气温短时间的回升,剪口萌发,萌芽过早极易受到晚霜危害。但也不能过迟,以免临近树液上升萌芽时修剪损失养分,影响树木生长。

每年深秋至翌年早春萌芽前,是落叶树的休眠期,此时修剪对树体影响较小,是落叶树最好的修剪时期。早春时树液开始流动,这时伤口愈合较快,如紫薇、月季、石榴、扶桑、木芙蓉等也可在此时进行修剪。

冬季修剪对落叶树的树冠形成、树梢生长、花果枝的形成等有重要影响。幼树修剪以整形为主;观叶树修剪以控制侧枝生长、促进主枝生长旺盛为目的;花果树修剪则着重培养骨干枝,促其早日形成合理的树形结构,提前开花结果。

常绿树适宜在生长季进行修剪,因为4~10月为生长季,枝叶俱全,适宜修剪。而11月份至翌年3月份为休眠期,常绿树种的耐寒性较差,此时剪去枝叶会有冻害的危险,因此一般常绿树应避免冬季修剪。尤其是常绿针叶树,宜在6~7月份生长期内进行疏枝、剪梢等修剪。

对伤流较旺的树种,如猕猴桃、核桃、五角枫、悬铃木等修剪则不可过晚,否则会自伤口流出大量树液而使植株受到严重伤害。

核桃树冬天修剪技术图解,核桃树冬剪时间(2)

不同植物应如何修剪呢?

1、落叶乔木:通过修剪增加定干高度;保持优美树形;剪除徒长枝、下垂枝、病虫枝、重叠枝、衰弱枝、干死枝等。

2、落叶小乔木:保持优美树形;剪除徒长枝、下垂枝、病虫枝、重叠枝、衰弱枝、干死枝等;喜光果树,可以修剪成开心形,也可以修剪成分层中央领导干形。做到外头亮堂堂,里面闹嚷嚷。

3、常绿乔木:留好主枝和骨架枝,保持枝条分布均匀;萌枝能力弱的树种如广玉兰,尽量少用疏除的方法。

4、庭院树:自然式树形为主。

5、花灌木:采用自然开心形、圆球形。上下花团锦簇,满树有花。

6、绿篱:采取规则式整形修剪,以各种几何图形为美。绿篱侧枝发达成枝力强,耐修剪,生长期一直采用规则修剪法,连年如此,导致绿篱不断增高,下部脱空。休眠期时,往往在即将萌芽时进行,下调20厘米至30厘米进行修剪,萌芽后很快出现效果,同时解决下部脱空现象。

7、藤本植物:以剪短枝为主,促进枝条成长。

8、春季开花苗木:休眠期只剪除细弱枝、枯枝、萌蘖枝。花期结束后1周至2周内修剪,既不影响观花,又能促侧枝形成,增加翌年花量。

9、夏秋开花苗木:休眠期对枝条进行短剪,促使春季抽生出粗壮枝条。

冬季开花苗木:如腊梅花谢以后,轮流短截花枝,每枝留3节至5节,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更多的新侧枝。

10、多季节开花苗木:月季不剪枝,来年花朵稀。休眠期前将全部枝条在保持基本株形三股六杈的基础上,在外放枝条上进行重短截,弱枝病虫枝直接疏除。以促进萌发新枝壮枝。

总之,冬季一般以轻短截,去掉弱枝、过密枝、病虫枝和干枯枝为主要的修剪方式。

核桃树冬天修剪技术图解,核桃树冬剪时间(3)

修剪的规范:

一、知:

修剪人员应了解所修剪苗木的生长习性、花芽着生的位置及景观要求。要了解操作要求,才可避免错误。

二、看:

修剪前应先绕树2~3圈,分析树势是否平衡,观察清楚待修剪的树木大枝分布是否均匀、树冠是否整齐、大枝与小枝的疏密程度。待看清预留枝和待剪枝,确定修剪方式和修剪量后,方可进行修剪。对轮生枝或分枝较多的大树,可在待剪枝上系绳或系布条做标记,以免剪错。

三、剪:

对植物按要求或规定进行修剪。修剪时最忌无次序,修剪观赏花木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树势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分析造成的原因。

在疏枝前先要决定选留的大枝数及其在骨干枝上的位置,先剪掉大枝,再修剪小枝,宜从各主枝或各侧枝的上部起,向下依次进行。对于普通的一棵树来说,应先剪上部,后剪下部;先剪内膛枝,再剪外围枝。

四、检查:

检查修剪是否合理,有无漏剪与错剪,以便修正或重剪。

五、处理:

及时将树上的断枝拿掉,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

六、保护:

即对剪口的保护,剪口2cm以上的大枝,剪口必须削平,并涂抹愈伤膏。

关注“必全”头条号,了解更多园林行业资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