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漂怎么调漂图解,无铅自立漂图解及调漂法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3-04-15 18:22:48

春钓中钓鱼人经常遇到没口,停口,漂相无法判断鱼有无咬牢钩,什么时间提竿的问题,本文做个系统的总结,能解决大部分情况的疑惑,帮助我们在做钓中判断水情鱼情,适时做出积极调整,确保钓获。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五星漂怎么调漂图解,无铅自立漂图解及调漂法(1)

一、鱼不咬钩

鱼不咬钩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八大主要原因:严重缺氧、气候突变、极度受惊、水体紊乱、钓时有误、钓饵有异、水质变坏、钓组出错。在这八大要因,基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造成的,属于不可抗力的过程。一类是人为过失造成的,是可以纠正和克服的事件。不论哪一类原因,它们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即鱼不咬钩。现将鱼不咬钩的八大主要原因分述如下,供为参考。

1.严重缺氧

不论什么鱼,出现严重缺氧,就会浮头。鱼的浮头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大风(包括台风)、大雨到来之前,高温下的久晴不雨或闷热中的阵雨等,是制造浮头的主要原因。严重浮头,危及生命,鱼是不会咬钩的。

2.气候突变

气候突变,是会影响鱼咬钩的。气候突变主要分为气温突变和气流突变两个方面(季节变化,不在其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寒潮突袭,大风突至,暴雨突降等。

其实,气候影响鱼的咬钩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气温,一个是温差。气温在5℃以下和35℃以上时,鱼都会暂时停止进食,一冷一热,都是鱼的身体不能接受的。再者,温差大于15℃时,特别是大于20℃时,鱼会感到不适应的,也会出现暂时性的不咬钩。气候突变,鱼不咬钩,是正常现象,是环境变化造成的,是不可抗力的。

3.极度受惊

鱼在极度受惊的情况下,是不会咬钩的。鱼的受惊有三个主要方面:①环境造成受惊。②水中动物造成受惊。③钓鱼者的过错造成受惊。如:巨响的雷声、重物落入水中的响声、水体中有人游泳等,都可能惊吓到鱼。被凶猛鱼追逐,特别是进窝追逐,鱼会逃之夭夭,乌龟、脚鱼、水蛇之类水生动物进窝,也会惊吓到鱼。施放钩饵不当,刹鱼不当,特别是窝上跑大鱼,都是会惊吓到鱼的。

受惊之鱼,同样会出现短时间的不咬钩。环境和动物造成的受惊,是很难避免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改换钓鱼环境,而钓鱼者的过错则是需要克服和纠正的。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对钓鱼的理解和认识,善于找出在钓法、钓技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克服因人为过错造成的惊鱼现象。

4.水体紊乱

在自然而正常的水体之中,鱼才会咬钩。一旦这种正常的水体被打乱或被破坏,鱼是会暂时停止进食的,最为典型的是在水体中拉网捕鱼。有些养殖池塘要轮捕轮放,会用拉网来回拉鱼,有助鱼的生长。这种用拉网制造紊乱的水体中,鱼在乱窜,一时半会是不好钓鱼的。又如在水体中打捞物品,用长竿、长绳钩挂不断在水底拖来拖去,也会造成水体紊乱。再如大雨、暴雨过后,大量泥沙冲入水中,水体变得极其浑浊,也属水体紊乱之列,鱼因视觉上出现问题,也是不会咬钩的。

水体紊乱引起的鱼不咬钩,都是短时间的,有时上午拉网,到下午就可以钓鱼了,但鱼咬钩的状况并不会十分理想。

5.钓时有误

钓鱼,是讲究钓时的。一天之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鱼咬钩的状况是不同的。“神仙难钓午时鱼”,“夏天钓早晚”讲的就是钓时。鱼的咬钩(进食)是有时段的,钓时有误,就是错过了鱼咬钩的最佳时段或者是还没有到鱼咬钩的时段。

比如:春冬两季,气温偏低,鱼的咬钩时段较晚,过早来到塘边,什么也钓不上来。

又如夏秋两季,鱼咬钩的时段较早,过晚来到塘边,也是很难钓上鱼来的。也就是说,错过了钓鱼的最好时段,这鱼是不好钓的。

夏天在江河里钓鲤鱼,要到晚上9点的时候才是鱼最会咬钩的时段,过了午夜2点以后,鱼就不怎么咬钩了。有些池塘里,鱼只有在上午才咬钩,到了下午就什么鱼也钓不上来了。

更有趣的是,有的地方,没有风鱼不咬钩,一起风,就有钓不完的鱼。同样,也有一下雨鱼就开口咬钩,不下雨什么也钓不上来。凡此种种,都与钓时有关,遇到鱼不咬钩时,就应考虑是否钓时有误。

6.钓饵有异

钓饵有异就是钓饵的形状、大小、软硬、气味等与所钓对象鱼不对口,而且有时只要有其中任意一项不对口,也可能导致鱼不咬钩,其中以钓饵的气味最为典型。如果钓饵上粘有外用药膏之类强烈刺鼻的气味,鱼是不会咬钩的。同样,霉变的钓饵,香精过多,变成怪味的钓饵,失去粉状变硬的钓饵等,鱼是不会开口就食的。同一水体,有的人能钓上鱼,有的人钓不上鱼来,多数是钓饵有异造成的。

钓什么鱼,用什么饵,这是一定要明确的。钓鲫鱼要用鲫鱼饵,钓草鱼要用草鱼饵,拿钓鲫鱼的饵去钓草鱼、青鱼,多数情况下是不会有收获的。特别是拿钓温驯鱼的钓饵去钓凶猛鱼,咬钩的几率更是相当的小。钓饵与喂养不同步,也属钓饵有异。如喂养的是颗粒饲料,钓饵却用其他饵,鱼可能会因饵料形状、颜色、气味的变化而拒绝咬钩。所以,钓饵有异是鱼不咬钩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下钓之前一定要问清喂养的是哪一种饲料。

7.水质变坏

水质变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环境污染变坏,含有某种化学物质的污水流入水体,改变了水体质量;一种是人为的丢投某些药物以控制鱼的食欲而使水质变坏。在这两种水质之中,鱼是不会咬钩的。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钓鱼人用肉眼是观察不出来的,往往会误认为是其他因素引起的鱼不咬钩。再者,水质变坏可以使鱼生病,当鱼患上肠炎(泻肚子)和消化不良,鱼会中止进食而不咬钩,甚至性命难保。多数情况下,水质变坏是什么鱼也钓不上来的,不论有多么高超的钓技也派不上用场。

8.钓组有误

钓组有误就是钓组设置不合理。这种错误,不但会造成鱼不咬钩,而且会导致鱼即使咬钩也钓不上来的后果。钓组设置不合理有如下一些:用粗线绑小钩,脑线过硬、过短;用细线绑大钩,脑线过软过长;钓小鱼用大坠,标的浮力轻于坠的重量等。

二、鱼咬钩,提竿上钩率低

上钩率就是钓上鱼的条数与提竿的次数之比。比如你钓上7条鱼,一共提过10次竿,上钩率就是70%。上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鱼获量的大小。下面介绍三种改进垂钓技巧提高上钩率的诀窍:

1.坠子的轻重要适当

坠子轻重要看坠和漂的搭配情况,搭配要求根据垂钓的方法不同而不同。以沉底钓为例:如果坠子和钓饵都漂浮在水中不着地,那就是坠子太轻。坠子太轻把沉底钓变成浮钓,自然也达不到多钓鱼的目的。如果将坠子沉到水底,让钩饵躺在水底,但钓了很久也不见漂动,将竿提起来后发现钩上的钓饵已经被鱼吃光了。这时稍稍一拖钓饵,鱼感到重量便立即吐钩跑了;或者鱼吃饵动作不大,没有拉动坠子,这样的坠子就太上钩重了。适合的轻重是,坠子 浮于水中,钓饵刚沉到水底地面上。这种坠漂搭配关系只要鱼稍微触动钓饵,坠子也会跟着动,坠子动就带动上面的漂,其灵敏度是相当高的。

在上坠子的时候要做三次试验,以确认坠子轻重是否适当。如果在手竿上装五星漂,先看坠子在三个漂入水时是否悬空,如果空渔钩触到了水底的地面,就合适。再看两个漂入水,坠子和渔钩是否都沉到水底地面上;再看四个漂入水,坠子和渔钩是否都悬在水中不着地面。经过这三次试验,鱼漂、坠子、渔钩这三者就会有非常合适的关系,自然也就有了较高的灵敏度。不论在哪种池塘里垂钓,只要记住水面上要有两个漂浮,其余三个漂沉入水中,如果水面少了一个漂,或者多了一个漂,就是鱼在吃食了。立即提竿,便可获鱼。

2.上蚯蚓的诀窍

有的垂钓者,习惯将一条长蚯蚓的1/5钩在钩上,让其余部分留在钩外,他们以为这样能让蚯蚓在钩头动荡, 可以有效提高诱惑力,却不知事实上这样挂饵利少弊多。将一段长蚯蚓留在钩上,一是小鱼会闹钩;二是鱼难于吞下钩饵。因此常出现提竿无鱼,蚯蚓丢了的现象。

最佳的上蚯蚓的方法是,只留麦粒大小的蚯蚓在钩尖,目的是将钩尖盖住。这样,鱼吃饵时很快就会把钩吃进嘴里。在池塘里钓鲫鱼,上钩率可达70%。

三、如何处理鱼上钩后连连脱钩

1.渔钩问题

一种情况是钩的大小不适宜。若用的是大钩钓小鱼,因鱼嘴小吞不进去,会造成脱钩跑鱼;若用小钩钓上了大鱼,大鱼吐钩不费吹灰之力,同时因钩小也难以戳透鱼嘴,很容易脱钩跑鱼。另一种是钩的质量出了问题,例如钩尖太钝、不锋利,倒刺残缺、太短、钩弯不合理,钩被拉直、变形,甚至折断而造成跑鱼。特别是在多石砾的水域垂钓,钩尖磨秃,倒刺被石头拉损的事情并不稀奇,所以,多带几组备用钩外出垂钓很必要。

2.渔线问题

这也有几种情况。常见的是拴钩的脑线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磨损、老化、扭转、伤痕,都会使其强度降低,或脑线偏细,经受不住强大的拉力导致断线跑鱼。还有渔线过长,提竿时难以钩透鱼嘴,也是造成脱钩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齐竿线定点钓,最好让线的长度比竿长稍微短一些,最多是相等,这样才会比较容易出线。如果钓线比钓竿长出50厘米,就不太方便出线,若赶上顶风,钓线就甩不出去,风线过长,自然就容易脱钩跑鱼;长竿短线定点钓,从浮漂至竿梢这段风线,最好不要超过1米;如果留得过长,不宜绷紧,提竿时拉力不够,刺鱼无力,很容易脱钩跑鱼。因此,要经常对脑线和钓线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处理。

3.提竿方法和提竿时机掌握不当

有些缺乏实战经验的新手,抖完腕后没有立即提竿,导致钓线松弛,这时鱼儿会趁机松口,溜之大吉。有时由于海竿钓线过长,下垂的弧度太大,加之提竿太猛,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力量传到钩上,致使上钩之鱼在这宝贵的几十分之一秒内吐钩而逃,实在是可惜!提竿的“火候”没有掌握好,也是造成脱钩跑鱼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竿迟误,鱼儿已吐钩而去;提竿过早,鱼儿尚未吞饵入口。另外,提竿用力的大小也对其有一定影响。用力过猛,容易钩豁鱼嘴,造成脱钩跑鱼;用力过小,钩不牢鱼嘴。

4.拴钩方法不当

手竿垂钓时,如果拴钩的线结打得不牢,被鱼拉散了头,会造成丢钩鱼脱逃。若线结打反,打在钩柄外侧了,很容易导致刺鱼无力而脱钩。此外,用蚯蚓等装钩若留得过长,小型鱼吃饵时未能触及钩尖,也是形成空竿的原因。

四、如何把握咬钩信号?

鱼儿咬钩的信号主要通过浮漂来传递。若用立漂,鱼儿咬钩后大致有以下几种反应。

1.松漂

松漂又叫送漂或回漂。鱼儿俯身咬钩后抬头欲走,把漂往上送,即出现松漂。若浮漂徐徐上升,而后整个漂都露出水面,就表明鱼儿已被钩住。此时若用力猛拉,会使鱼儿下颚脱落而导致跑鱼,所以应先遛,再用网抄。

五星漂怎么调漂图解,无铅自立漂图解及调漂法(2)

2.点漂

点漂又叫拌漂、逗漂,是鱼儿不断轻撞钓饵但又未吞食所引起的,表现为浮漂做轻微的、跳跃式的颤动。

五星漂怎么调漂图解,无铅自立漂图解及调漂法(3)

3.沉漂

沉漂也称拉漂或拖漂,就是浮漂连续上下抖动,而后缓缓下沉。如下沉速度慢,表明是个体大的鱼在咬钩。沉漂一般都是鲤鱼、青鱼、草鱼的咬钩信号。

五星漂怎么调漂图解,无铅自立漂图解及调漂法(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