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底层的住户由于靠近地面,对风力有摩擦作用,所以其感受到的风也许就不到11级,而住在高层的住户,由于风廊线,其感受到的风力,可能就超过了11级。
正是这个原因,所以,高低层感受到的风速,其实是不同的,那么住在高层受到伤害的几率就会大不少。
涉及高层建筑,就要涉及到一个概念,那就是共振。
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自身固有的振动频率,这种振动频率在平时比较稳定,而在暴风的作用下,会逐渐让高层建筑的振动频率与其同步,也就是产生共振。这个时候,住在高层的人,会感到建筑物在摇晃。
而当形成共振后,建筑物面对的应力会增强,其内部结构也变得不太稳定。许多超高建筑物,一般是利用阻尼器来对抗暴风产生的共振。
但是一般的高层住宅没有配备阻尼器,在面对暴风的时候,只有硬抗,在建筑物产生共振变得不稳定的时候,门窗这些就比较容易被吹破。
除了共振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风载荷。
风载荷是指空气在流动过程中,作用到物体上的作用力。风载荷与风速成平方成正比的关系,当风速增加一倍的时候,风载荷就会相应的增加四倍。
当出现11级大风、经过狭管效应放大、又由于高空风廊线的进一步增强,这个时候11级的风,已经远远高于11级了。
当建筑物产生共振,内部结构不稳定的时候,风载荷再来一个4倍的暴击,窗户就如同“纸糊”的一样,一吹就破。
而当窗户被吹破后,根据伯努利原理,当流体在快速运动的时候,其内部的压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就与室内形成了压力差。室内压力大、而室外压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