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如何学习》)
沃拉斯发现,顿悟体验存在着清晰的内在历程,他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孵化期、顿悟期和验证期。
准备期,个人用心琢磨某一个问题,可能会持续一个小时或是一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一时期,个人将心力用到最大,直至黔驴技穷;孵化期,个人将问题搁置,暂时不处理,在这一时期,问题还是会在大脑中进行分析的,只不过这是潜意识的过程,一些我们忽略的信息会不知不觉地加入无意识的思考过程;顿悟期,我们终于能够知道问题的答案,发出“啊哈”感叹的时刻;验证期,个人将答案反复核对并确认。
在孵化期,对于处理问题这件事而言,我们是在进行一次休息。乌娜西奥和奥默罗德发现,时间稍长的休息比短暂休息要更好一些,且如果我们没有真正到黔驴技穷的程度就跑去休息,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因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一个符合我们的孵化休息方式。
对于我们为何冥思苦想却依旧寻不到答案,韦特海默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先感知整体再进行细节把握的认知规律导致的,这种规律会让我们产生预设误差(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假设,并在错误的假设上进行推断),进而蒙蔽我们的双眼,限制住思路。而孵化过程实际上是潜意识在环境中寻找提示,并打破限制思路的预设,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妨碍人的思路屏障也会慢慢变弱(遗忘的作用,可见,遗忘亦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直至消散(所以,如果实在想不出,不如放一放,等限制的思维屏障被破除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实在想不通问题时,可以退后几步(抽离出问题),清点清点问题,退居其后观其全貌,做一次“荟萃分析”(搜集当前所有相关的问题或事件,去求索背后的实质)。